- 基本解释
指宰辅重臣。亦特指尚书令。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当涂端右阉官之徒,操弄神器,秉国之钧,废正兴邪,残仁害义。”《周书·赵善传》:“虽位居端右,而逾自谦退。”《隋书·赵煚赵芬等传论》:“二 赵 明习故事,当世所推;及居端右,无闻殊绩。”《资治通鉴·晋简文帝成安二年》:“元相之重,储傅之尊,端右事繁,京牧任大。” 胡三省 注:“端右,尚书令也。”
- 基本含义
- 指人的品德高尚,言行端正,举止得体。
- 详细解释
- 端右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言行端正,举止得体。这个成语源自《左传·昭公十四年》:“鲁哀公问于子罕曰:‘我闻诸夫子:端左而左,端右而右,可谓知君矣。’”其中的“端左而左,端右而右”意味着一个人在行动时要遵循正道,不偏离正确的方向。
- 使用场景
- 端右这个成语常用于赞美一个人的品德高尚和举止得体。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的端庄、谨慎和正直的态度。
- 故事起源
- 故事的起源来源于《左传·昭公十四年》的对话。鲁哀公向子罕请教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是一个合格的君主,子罕回答说:“端左而左,端右而右,可谓知君矣。”这句话意味着一个人在行动时要遵循正道,不偏离正确的方向。
- 词语结构
- 端右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端”表示端庄、正直,“右”表示正当、恰当。
- 例句
- 1. 他的品德高尚,言行端正,被大家称为一个端右的好人。2. 在工作中,我们要始终保持端右的态度,不偏离正确的方向。
- 记忆技巧
- 将“端右”与“端庄、正直”和“正当、恰当”这两个词联系起来,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你还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端人正士”、“端倪可察”等,来扩大对于品德高尚和举止得体的描述词汇的掌握。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做一个端右的好孩子,不说脏话,不欺负同学。2. 初中生: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端右的学生代表,为班级做出贡献。3. 高中生:在面对考试的时候,我们要保持端右的心态,不作弊,不抄袭。4. 大学生:大学生应该树立端右的形象,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