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释义]
(名)石刻、木刻书法的拓本或印本,多做习字时临摹的范本。
[构成]
偏正式:碑(帖
- 近义词
碑本、石本
- 英文翻译
1.a rubbing from a stone inscription (usu. as a model for calligraphy)
- 详细解释
◎ 碑帖 bēitiè
[a rubbing from a stone inscription] 石碑的拓本
石刻、木刻文字的拓本或印本,可供学习书法用。 明 曹昭 《格古要论·古墨迹论上》:“用纸加于碑帖上。向明处以游丝笔圈却字画,填以浓墨,谓之响搨。”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艺能·书》:“第一等有絶顶天资可以比拟 松雪 、 华亭 之用笔者,则令其读经史,学碑帖,游名山大川,看古人墨蹟,为传世之学。”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每天晚上他由书房归来,必须在祖父屋里背些《昭明文选》、《龙文鞭影》之类的文章,偶尔还要临摹碑帖,对些干涩的聪明对子。”
- 基本含义
- 指古代刻在石碑或木牌上的字迹,也泛指书法作品。
- 使用场景
- 碑帖常被用于教育、展览、收藏等场合。人们可以通过欣赏碑帖来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也可以通过模仿碑帖的字迹来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 故事起源
- 碑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刻石文化。在古代,人们常常在重要的场合或纪念碑上刻下文字,以记录重要事件或表达思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刻石文字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即碑帖。
- 词语结构
- 碑帖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 1. 他的字写得像碑帖一样工整漂亮。2. 这幅书法作品真是一幅活灵活现的碑帖。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碑帖”这个词语联想为古代的碑文,想象自己站在一块刻有漂亮字迹的石碑前,欣赏着上面的文字。这样的联想可以帮助记忆和理解“碑帖”这个词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如果对碑帖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书法艺术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同的书法风格和技巧。还可以尝试自己写碑帖,通过模仿传统碑帖的字迹来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在碑帖上看到漂亮的字,它们让我觉得很神奇。2. 初中生: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些古代的碑帖,我对它们的字迹非常着迷。3. 高中生:我正在学习书法,希望有一天能写出自己的碑帖。4. 大学生:我参观了一次书法展览,其中展示的碑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