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施恩德的政令。 汉 王充 《论衡·偶会》:“是故德令降於殿堂,命长之囚出於牢中。” 明 刘基 《郁离子·灵丘丈人》:“刑,威令也,其法至于杀,而生人之道存焉。赦,德令也,其意在乎生,而杀人之道存焉。”
- 基本含义
- 德令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道义使然,以道德为准则。它强调人们应该遵循道义准则行事,做一个有道德、有品德的人。
- 详细解释
- 德令由“德”和“令”两个字组成。“德”指的是道德、品德,代表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而“令”是指命令、规定,代表着道义准则。德令的意思是,人们的行为应该受到道义准则的约束,而不是凭自己的意愿随意行事。
- 使用场景
- 德令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言行正直、遵守道义准则。它可以用于赞美一个人有高尚的品德,也可以用于批评一个人没有道德观念。
- 故事起源
- 德令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二十七年》中。故事中,昭公问宰我:“令尹之德,可得闻乎?”宰我回答说:“令尹之德,君不闻夫子之道乎?君子曰:‘以道义之,以德行之,以令闻之。’”这个故事强调了道义准则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 词语结构
- 德令的结构比较简单,由两个单字组成,没有复杂的结构。
- 例句
- 1. 他一直是个德令的人,从不做违背道义的事情。2. 这个领导以德令为先,深受员工的尊敬。
- 记忆技巧
- 记忆德令这个成语可以通过联想。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道德准则的一边,而这个道德准则就像是一个命令,约束着他的行为。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道德伦理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哲学理论和伦理学知识,了解不同文化和时代对道德的理解和要求。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应该做一个德令的学生,不欺负同学。2. 初中生:作为一名德令的学生,我会尽力遵守校规校纪。3. 高中生:一个德令的人,不仅要有好的品德,还要有坚定的道义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