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写作、创作或其他活动中需要遵循规范和准则的情况。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人写作或创作方式的赞赏或批评。
- 例句
- 1. 他的文章总是轨轨书书,字字都很规范。2. 这篇论文写得很轨书,符合学术规范。
- 基本含义
- 指按照规范和准则来写作或创作。
- 基本解释
指法度体制。语出《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南朝 梁 江淹 《齐太祖诔》:“金汤无险,轨书攸同。”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写作、创作相关的成语,如“字正腔圆”、“文如其人”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我们写字要轨书,不能乱写。2. 初中生:老师要求我们写作文要轨书,不能随意发挥。3. 高中生:写论文时要注意轨书,不能有任何错误。4. 大学生:在学术论文中,轨书是非常重要的,要遵循学术规范。
- 故事起源
- 《汉书·艺文志》记载了一位叫张衡的天文学家和诗人,他在创作诗歌时非常注重规范和准则,以至于他的诗句都能满足规范的要求。因此,人们常用“轨书”来形容他的诗作。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轨书”这个成语的含义,想象自己在写作时使用一条规矩的轨道来保持字的整齐和规范,这样有助于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轨书是一个名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轨书一词源自古代写书时的工具,用来保持字的整齐和规范。在古代,书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需要按照一定的规范和准则来完成。因此,“轨书”这个成语引申为按照规范和准则来写作或创作,强调了遵循规范和准则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