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在某种情况下小心翼翼、谨慎行事的态度。也可以用来形容人在特定场合下的谨慎行动。
- 例句
- 1. 他蹑足而行,生怕惊动了正在睡觉的孩子。2. 在这个敏感时期,我们应该蹑足行事,不要轻易引起争端。
- 基本含义
- 小心翼翼地走路,不敢发出声音。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更多与谨慎行事、小心翼翼相关的成语,例如“步履维艰”、“谨小慎微”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在图书馆里蹑足而行,生怕打扰到其他人。初中生:考试前,我会蹑足而行,专心复习,争取取得好成绩。高中生:面对重要的决策,我们应该蹑足而行,慎重考虑各种因素。大学生:在实习期间,我会蹑足而行,虚心向前辈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
- 故事起源
- 《淮南子·原道训》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做蹑足而行的人。据说这个人在行走时总是小心翼翼地脚尖着地,生怕被人发现。因此,人们就用“蹑足”来形容行走时小心翼翼、谨慎的态度。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蹑足”联想为一只小猫在行走时小心翼翼地踮着脚尖,生怕被人发现。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动词+名词
- 详细解释
(1).《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 使者至,发书, 汉王 大怒,駡曰:‘吾困於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 张良 、 陈平 躡 汉王 足,因附耳语曰:‘ 汉 方不利,寧能禁 信 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 汉王 亦悟,因復駡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乃遣 张良 往立 信 为 齐王 。”后以“躡足”指 刘邦 玩弄权术封 韩信 为 齐王 一事。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五:“ 淮阴侯庙 ,题者甚多,惟諫议 钱公昆 最为絶唱,曰:‘筑坛拜日恩虽厚,躡足封时虑已深。’” 明 常伦 《过韩信岭》诗:“祸奇缘躡足,功大不容身。” 景耀月 《古诗》:“真王乃躡足,方寸谅难甘。”
(2).顿足,踏步。 三国 魏 曹植 《鞞舞歌·大魏篇》:“騏驥躡足舞,凤皇拊翼歌。”
(3).轻步行走貌。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绳妓》:“妓者先引长绳,两端属地,埋鹿卢繫之。鹿卢内数丈立柱以起绳,绳之直如絃。然后妓女自绳端躡足而上,往来倏忽之间,望之如仙。”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二折:“花阴里躡足行行,柳影中潜身等等。” 曹禺 《日出》第一幕:“这时由左面食物柜后悄悄爬出一个人,倚着柜子立起,颤抖着,蹑足向门口走,预备乘机溜掉。”
(4).置身;参与。 汉 贾谊 《过秦论上》:“﹝ 陈涉 ﹞躡足行伍之间,俯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 秦 。”《周书·文帝纪论》:“ 太祖 田无一成,众无一旅,驱驰戎马之际,躡足行伍之间。” 柴萼 《梵天庐丛录·东鸥词》:“ 祥符 周星誉 尗云 ,抗手竹林之游,躡足 承明 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