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来批评那些言谈举止不切实际、浮夸虚幻的人。可以用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场景中,用来形容人的行为不踏实,不真实。
- 例句
- 1. 他的言行虚浮,很难相信他说的话。2. 这个人总是追求虚浮的东西,缺乏实际的内涵。3. 她的举止轻浮虚夸,缺乏真实的内涵。
- 反义词
踏实、塌实、诚恳、真切、切实、朴实、恳切
- 基本含义
- 形容言行虚浮、轻浮、不实在。
- 基本解释
浮而不实。 宋 苏轼 《上梅龙图书》:“夫惟简且约,故天下之士皆敦朴而忠厚;详且难,故天下之士虚浮而矫激。” 太平天囯 洪秀全 《戒浮文》:“不得一词娇艷,毋庸半字虚浮。” 瞿秋白 《海上述林·拉法格和他的文艺批评》:“ 拉法格 认为文学的认识功用是有极大的意义的,所以他严厉的批评资产阶级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虚浮。” 叶圣陶 《苦菜》:“偶然当一柄耙,种几棵菜,就自以为得到了真实的愉快,认识了生命的真际,还不是些虚浮的幻想么?”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虚浮有关的成语和词语,如虚伪、浮夸等。同时,可以学习相关的反义词,如踏实、实在等,以加深对虚浮概念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作文虚浮不实,在描述事情时总是夸大其词。2. 初中生:她的穿着打扮总是很虚浮,缺乏真实的个性。3. 高中生:他的言谈举止虚浮轻浮,一点都不踏实。4. 大学生: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要避免虚浮的追求,要脚踏实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 故事起源
- 虚浮这个成语最早见于《荀子·劝学篇》,其中的一句话是:“虚浮者,必不得其真;轻浮者,必不得其实。”意思是说,虚浮的人必然无法得到真正的东西,轻浮的人必然无法得到实际的成果。这个成语后来在汉语中广泛流传开来。
- 英文翻译
1.impractical; superficial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成语与具体的场景联系起来记忆。例如,想象一个人站在水面上,他的脚下没有实质的东西,只有虚幻的浮云,这个场景可以帮助记忆成语“虚浮”。
- 词语结构
- 虚浮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详细解释
- 虚浮形容言谈举止轻浮、不切实际。指表面上虚幻而无实质的事物或人。常用来形容人的言行不真实、不踏实,轻浮浮夸,缺乏实际的内涵。
- 近义词
浮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