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官署;官衙。 清 冯桂芬 《重刻段氏<说文解字注>序》:“ 朱氏 筠 视学吾 皖 ,梓旧本《説文》於节署,其书乃大显。”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四:“ 粤东 大乱,西人入居节署及民廛,文武官避居 佛山镇 。”
- 基本含义
- 节俭而公正地管理财政。
- 详细解释
- 节署是指在财政管理中,既要节省开支,又要公正无私地使用财政资源。这个成语强调了财政管理者应该以节俭为原则,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财政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 使用场景
- 节署常常用来形容政府、企事业单位等组织或个人在财政管理方面的作为。也可以用来形容个人在管理个人财务方面的行为。
- 故事起源
- 节署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韩非子·解老》一篇文章中。文章讲述了一个国家的财政官员节约了国家财政,并公正地使用这些资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财政管理者应该具备节俭和公正的品质。
- 词语结构
- 节署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节指节俭,署指财政管理。
- 例句
- 1. 他在财政管理方面一直秉持着节署的原则。2. 这个企业的财务部门一直以节署为宗旨,确保财务资源的合理使用。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节署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财政官员手持一个节约的旗帜,公正地管理着财政资源。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节流”、“节约”等,来扩大对财政管理和节俭理念的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们应该学会节署,不浪费食物和水资源。初中生:政府应该在财政管理中遵循节署的原则,合理分配财政资源。高中生: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应该在个人财务管理中秉持节署的原则,避免不必要的消费。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财务管理,实行节署,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