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救灾。 宋 欧阳修 《赐荆湖北路救济饥民知州奖谕敕书》:“再惟敏事之材,深得卹荒之礼。”
- 基本含义
- 关心贫困人民,救济灾荒。
- 详细解释
- 恤荒是一个由动词“恤”和名词“荒”组成的成语。恤的意思是关心、怜悯,荒是指灾荒、饥荒。恤荒的基本含义是指关心贫困人民,救济灾荒,表达了对贫困人民的同情和关怀。
- 使用场景
- 恤荒常用于描述关心灾民、救济灾区的行为。可以用于各种场合,如新闻报道、社会公益活动等。
- 故事起源
- 恤荒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相传,春秋时期,齐国发生了一次大饥荒,百姓饥寒交迫。齐国的国君晏婴听说百姓们的苦难后,十分心痛,立即下令救济灾民,供给粮食。晏婴的行为感动了百姓,并成为后来恤荒这个成语的来源。
- 词语结构
- 恤荒的成语结构是“恤+荒”,其中“恤”是动词,表示关心、怜悯的意思;“荒”是名词,表示灾荒、饥荒。
- 例句
- 1. 国家领导人亲自前往灾区,恤荒百姓的困苦。2. 这个慈善机构每年都会组织恤荒活动,帮助贫困地区的人们度过困难时期。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恤荒这个成语:1. 将“恤”与“关心”联想在一起,表示关心贫困人民。2. 将“荒”与“灾荒”联想在一起,表示救济灾荒。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恤荒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故事,如“恻隐之心”、“救民于水火”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关心贫困的同学,我们要像恤荒一样帮助他们。2. 初中生:在地震后,很多人积极参与恤荒行动,为受灾的人们提供帮助。3. 高中生: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具备恤荒的精神,关心社会问题,为改善社会贫困现象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