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某人的地位低微,或某事物不起眼。可以用于讽刺或嘲笑某人或事物的不重要。
- 例句
- 1. 他在公司里就像个门帖,没人注意到他的存在。2. 这个项目在整个计划中只是个门帖,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
- 基本含义
- 指门前的木质或石质台阶,也泛指门前的地面。比喻地位低下或不起眼的人或事物。
- 基本解释
◎ 门帖 méntiě
[couplet on the door] 门对儿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地位低下或不起眼相关的成语,如“墙头草”、“小人物”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班级里就像个门帖,没人理睬他。2. 中学生:这个学生会被老师忽视,因为他在学校里就像个门帖。3. 大学生:在大公司里,刚毕业的学生往往只是个门帖,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工作。4. 成年人:他在家庭中的地位就像个门帖,没人重视他的意见。
- 故事起源
- 门帖这个成语的起源与古代建筑有关。在古代,门帖是一个低矮的木制或石制台阶,位于门口,用来连接室内和室外。由于门帖的位置低下,不起眼,因此逐渐演变成了形容地位低微、不起眼的人或事物的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门帖”想象成门前的台阶,台阶通常比门本身低矮,不起眼。通过将这个形象与成语的含义联系起来,可以更容易地记住它的意思。
- 词语结构
- 主语 + 是 + 门帖
- 详细解释
亦作“ 门贴 ”。1.即门联。 宋 陈元靓 《岁时广记·撰春帖》:“或用古人诗,或后生拟撰,作为门帖,亦有用厌胜祷祠之言者。” 明 戴冠 《濯缨亭笔记·门帖》:“ 北京 宫闕成, 太宗 命 解縉 书门帖。” 清 赵翼 《陔馀丛考·门帖》:“门帖本古之桃符……然古时用桃梗,后世则易以红纸,而书吉祥语於其上,不知始自何时。”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下》:“其立名也,始仍桃符之称,今成楹联之号,中更门帖,亦云堂对,或于春帖为隣,亦与青词相附。”参见“ 门联 ”。
(2).出卖田宅、物件的招帖。《南史·庾杲之传》:“百姓那得家家题门帖卖宅?” 清 赵翼 《青山庄歌》:“路人説是 青山庄 ,门帖新题官卖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