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皮面一词常用于描述人的品质、行为或事物的表象。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只注重外表、虚伪做作的人,也可以用来提醒自己不要只看表面,要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
- 例句
- 1. 他看起来很有能力,但实际上只是个皮面人。2. 别只看他的外表,他是个典型的皮面人。3. 这个产品的包装很漂亮,但质量很差,纯粹是个皮面工程。
- 基本含义
- 指表面上的光鲜、漂亮,但内在实质空虚、虚伪。
- 基本解释
◎ 皮面 pímiàn
[surface] 表皮;表面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成语来扩展对“皮面”的理解,如“表里如一”、“伪善”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她的画画很好看,但是她的皮面,我不喜欢。初中生:他看起来很聪明,但是他只是个皮面人,成绩并不好。高中生:这个政治家的演讲很有说服力,但是他的皮面让人怀疑他的真实意图。大学生:社交媒体上的很多人只展示自己的皮面,实际上生活并不如他们所说的那么美好。
- 故事起源
- 皮面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冯梦龙的小说《东周列国志》中。故事中,有一位名叫周文宾的人,他外表英俊,才华出众,但实际上却是个无能之辈。这个故事揭示了人们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到内在的道理。
- 英文翻译
1.face; surface; leather facing; cuticle; {生} epidermis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帮助记忆“皮面”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的脸上贴着一张皮,但皮下面是空的,没有实质,表示这个人只有表面上的好看,内心却是空虚的。
- 词语结构
- 皮面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皮”和“面”两个词组成。其中,“皮”表示外表,指人或事物的表面;“面”表示面孔,比喻人的外貌。
- 详细解释
(1).刀割面皮。《战国策·韩策二》:“ 聂政 大呼,所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抉眼,自屠出肠,遂以死。”《史记·刺客列传》引此文, 司马贞 索隐:“皮面,谓以刀割其面皮,欲令人不识。” 清 刘大櫆 《慎始》:“ 春秋 、 战国 之间,尝有任侠姦人矣,以一朝之感激,为人报仇,至於皮面出肠而不悔。”
(2).浮皮;表面。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今聪明才学之士,往往薄视诗文,遁而穷经註史。不知彼所能者,皆词章之皮面耳。” 鲁迅 《野草·过客》:“没一处没有皮面的笑容,没一处没有眶外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