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亭槛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过于依赖他人或外部条件,缺乏自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情况。可以用在讨论个人发展、工作环境、教育等方面。
- 例句
- 1. 他过于亭槛,缺乏自主能力。2.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不能过于亭槛,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 基本含义
- 指望、依赖
- 基本解释
亭子的栏干,借指亭子;庭园。 宋 王谠 《唐语林·夙慧》:“ 杭州 端午竞渡,於 钱塘 弄潮,先数日於湖滨列舟舸,结綵为亭槛。”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药议二》:“今小木中却有棣棠,叶似棣,黄花緑茎而无实,人家亭槛中多种之。”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依赖、期望相关的成语,如“寄人篱下”、“仰人鼻息”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想太亭槛,我要自己做作业。2. 初中生:他太亭槛了,什么事情都要别人帮忙。3. 高中生:在大学里,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不能过于亭槛。4. 大学生:亭槛不是长久之计,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寻找机会。5. 成年人:在职场上,过于亭槛会让人失去竞争力,要多发展自己的能力。
- 故事起源
- 亭槛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唐代的一位官员。据说,唐代宰相魏征曾经说过:“亭槛之下,当有人物。”意思是说在亭子的门槛下,必然有人物出现。这句话意味着人才不仅仅出现在高位,也可能出现在平凡的地方。后来,这句话逐渐演变为成语“亭槛”,表示人们对于有才华的人的期望和依赖。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亭子和门槛的形象与依赖、期望的含义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站在亭子的门槛下,期望有人来帮助他,表示他的依赖。
- 词语结构
- 亭槛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殊的结构。
- 详细解释
- 亭槛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亭指亭子,槛指门槛。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望、依赖。形容人依赖于某种力量或条件,不能独立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