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犹言隐姓埋名。《后汉书·逸民传·韩康》:“时有女子从 康 买药, 康 守价不移,女子怒曰:‘公是 韩伯休 那?乃不二价乎?’ 康 叹曰:‘我本欲避名,今小女子皆知有我,何用药为?’乃遯入 霸陵 山中。” 清 姜宸英 《哭魏叔子》诗之二:“更无 安道 能求死,只有 韩康 解避名。”
- 基本含义
- 避免被人知晓真实姓名或身份。
- 详细解释
- 避名指的是为了保护自己的隐私而不使用真实姓名或身份。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可能选择避名以避免被追踪、被骚扰或被揭露真实身份。
- 使用场景
- 避名常常出现在需要保护个人隐私的情况下,例如网络论坛上的匿名发言、艺术家使用化名发表作品、政治异议者在活动中使用化名等。
- 故事起源
- 避名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东周列传》中的“避名匿迹”一词。故事讲述了齐国的庄公想要杀害其弟弟,但被弟弟的朋友所救。为了保护自己,这位朋友选择避免使用真实姓名。
- 词语结构
- 避名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避”和“名”两个词组成。
- 例句
- 1. 他在网络上避名发帖,以免被追踪到真实身份。2. 为了保护自己的隐私,她在社交媒体上使用了一个避名。3. 他在艺术界以一个避名的身份创作,以保护个人生活。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避免”这个词联系来记忆“避名”的含义。避免和避名都涉及到避免某种不愉快或不利的情况发生。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化名和假名现象,以及现代网络时代中的匿名和伪名现象。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游戏里使用了一个避名,因为我不想别人知道我的真实姓名。2. 初中生:在网上避名可以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3. 高中生:政治异议者在活动中使用避名,以保护自己免受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