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五声六律。指音乐。《汉书·礼乐志》:“ 汉 兴,乐家有 制氏 ,以雅乐声律世世在太乐官。”《南齐书·临川献王映传》:“ 映 善骑射,解声律。”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逸文》:“ 周 衰, 郑 卫 之音作,《诗》之声律废也。”
(2).指语言文字的声韵格律。 南朝 齐 周颙 《重答张长史书》:“佛教所以义夺情灵,言诡声律,盖谓即色非有,故檀絶於羣家耳。” 五代 王周 《自喻》诗:“七岁辨声律,勤苦会诗赋。” 宋 苏轼 《眉州远景楼记》:“始朝廷以声律取士,而 天圣 以前学者犹袭 五代 文弊,独吾州之士,通经学古,以 西汉 文词为宗师。” 王力 《中国古典文论中谈到的语言形式美》:“ 中国 古典文论中谈到的语言形式美,主要是两件事:第一是对偶,第二是声律。”
- 基本含义
- 声音的音律和节奏。
- 详细解释
- 声律指的是声音的音律和节奏,特指诗歌中音节的长短和声调的抑扬顿挫。在古代诗词中,声律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使诗词更具有韵律美和音乐美。
- 使用场景
- 声律常用于描述诗歌或音乐的美感,也可以用来形容语言的优美和节奏感。
- 故事起源
- 声律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小雅·车攻》:“声律相应,抑揚相错。”这句话意思是说声音的音律相互呼应,抑扬顿挫相互交错。后来,声律逐渐成为描述诗歌和音乐美感的词语。
- 词语结构
- 声律是一个二字成语,由“声”和“律”组成。
- 例句
- 1. 这首诗的声律优美动人,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2. 这部音乐作品的声律抑扬顿挫,给人一种强烈的感觉。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声”字和“律”字联想起来,想象一个人在朗诵诗歌或演唱歌曲时的声音美感和节奏感,来加深对声律这个词语的记忆。
- 延伸学习
- 了解古代诗词和音乐的发展历史,可以更好地理解声律的重要性和美感。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唱歌,因为唱歌可以感受到声律的美妙。2. 初中生:老师教我们学习古诗词,让我们学会欣赏声律的韵律美。3. 高中生:音乐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喜欢用声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4. 大学生:学习古代文学是我对声律的深入研究,我希望能够创作出具有声律美的诗歌和音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