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诬民的词语解释
诬民的意思
拼音:wū mín    注音:ㄨ ㄇㄧㄣˊ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批评那些散布谣言、恶意中伤他人的行为,警示人们不要信谣传谣,要保护好自己的名誉和尊严。可以在日常交流、写作、演讲等场合中使用。
例句
1. 他无中生有地诬民,损害了他人的声誉。2. 这个政客经常使用诬民的手段来攻击对手,失去了公信力。
基本含义
指无中生有地诋毁、污蔑百姓,对人民进行诽谤。
基本解释

(1).欺蒙百姓。《孟子·縢文公下》:“ 杨 墨 之道不息, 孔子 之道不著,是邪説诬民,充塞仁义也。”
(2).诬陷臣民。 宋 王安石 《谢手诏慰抚札子》:“自与闻政事以来,遂及期年,未能有所施为,而内外交搆,合为沮议,专欲诬民,以惑圣听。”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造谣”、“中伤”等,了解它们的意义和使用方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班上有一个同学经常诬民,说其他同学偷东西,但是后来发现是他自己弄丢了。2. 初中生:网络上有很多人利用匿名账号诬民,捏造事实,给人们带来很多困扰。3. 高中生:作为学生干部,我们要严禁诬民的行为,维护同学们的权益和名誉。4. 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我们应该理性发声,不要随意诬民,造成不必要的争议和矛盾。
故事起源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记载了一个故事:昭公在位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季文子,他诬陷了一位名叫横弓的百姓,说他谋反。但是后来调查发现,横弓并没有谋反的意图,季文子的诬陷是出于私心。这个故事后来被用来形容恶意中伤百姓的行为,成为成语“诬民”的来源。
记忆技巧
可以结合故事起源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恶意中伤百姓的场景,然后联想“诬民”这个词语的发音和含义。
词语结构
动宾结构。
详细解释
诬民是由“诬”和“民”组成的成语,意为诋毁百姓。它形容某些人故意编造事实,恶意中伤、诽谤百姓,损害人民的声誉和利益。
(0)
诗文中出现“诬民”的诗词

挽张之洞联

邪说诬民,孙卿子劝学崇儒,以保名教;

中原多故,武乡侯鞠躬尽瘁,独矢孤忠。

(0)

不寐十首·其九

竺国轮回说,诬民断勿疑。

还知已死后,即是未生时。

六道何凭考,三身故强推。

反终更原始,不寐试深思。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韩鑅 任希古 马光祖 法藏 靳学颜 沈如筠 戚夫人 鲁宗道 孔稚圭 陆景初 徐彦若 善生 韦承庆 李琮 滕白 胡梦昱 张纮 干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