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厌当常用于描述生活中的艰难困苦和承受痛苦的情境。可以用来形容工作中的困扰、学习中的困难、生活中的挣扎等。
- 例句
- 1. 他在工作中一直厌当着各种压力和困难。2. 她勇敢地厌当着生活中的苦难,从不抱怨。
- 基本含义
- 艰难困苦,承担痛苦。
- 基本解释
(1).用迷信的方法阻止灾殃的降临。《史记·黥布列传》“ 黥布 者, 六 人也,姓 英 氏” 唐 司马贞 索隐:“ 布 以少时有人相云,‘当刑而王’,故《汉杂事》云‘ 布 改姓 黥 ,以厌当之’也。” 汉 王充 《论衡·吉验》:“ 秦始皇帝 常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东游以厌当之。”《北史·房豹传》:“ 绍宗 自云有水厄,遂於战舰中浴,并自投於水,冀以厌当之。”
(2).抵;实现。《三国志·吴志·吴范传》:“ 权 ﹝ 孙权 ﹞为将军时, 范 尝白言 江南 有王气…… 权 曰:‘若终如言,以君为侯。’及立为 吴王 , 范 时侍宴,曰:‘昔在 吴中 ,尝言此事,大王识之邪?’ 权 曰:‘有之。’因呼左右,以侯綬带 范 。 范 知 权 欲以厌当前言,輒手推不受。”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厌当相关的成语,如“厌倦”、“厌烦”等,以扩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都厌当着做作业,但我知道这是为了学习进步。2. 初中生:考试前的备考厌当着我,但我相信付出的努力一定会有回报。3. 高中生:高三的学习厌当着我,但我坚持不放弃,为了理想奋斗到底。
- 故事起源
- 据说,厌当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荀子·劝学篇》。文章中写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教无类,其在我何?厌其厌,承其承,而不愠,可谓厚德载物矣。”这段文字强调了学习的乐趣和为人处事的态度。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厌当”这个成语与“艰难困苦”和“承担痛苦”这两个含义关联起来记忆。也可以尝试将这个成语与自己曾经经历过的困难情境联系起来,加深记忆。
- 词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定的结构。
- 详细解释
- 厌当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厌”指艰难困苦,“当”指承担。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承担痛苦和困苦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