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盗辞常用于批评或指责他人的抄袭行为,特别是在文学、学术或创作领域。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缺乏创造力和个性,只会模仿他人。
- 例句
- 1. 他的文章充满了盗辞,缺乏独特的思想。2. 这篇论文太像别人的了,简直是一篇盗辞之作。
- 基本含义
- 指抄袭他人的文章或言辞,没有创造力和原创性。
- 基本解释
盗贼的供辞。 元 虞集 《盗发亚父冢》诗:“盗发 亚父 塚,寳剑实累之。塚开寳气尽,狱吏书盗辞。盗言惟见寳,寧知 亚父 谁?”
- 延伸学习
- 学习盗辞的同时,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学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对于原创性和创造力的重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作文好像是盗辞的,没有自己的想法。2. 初中生:这篇文章的内容和别人的太像了,简直就是一篇盗辞之作。3. 高中生:作家应该有独特的创作风格,不能盲目盗辞他人的作品。4. 大学生:在学术界,盗辞是被严厉谴责的行为,违反了学术道德和原创性的原则。
- 故事起源
- 盗辞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文学和学术领域。在古代,文人学士们非常注重个人的创作和独特性。如果有人被发现抄袭他人的作品,会被视为没有才华和道德。因此,盗辞成为了一个贬义词,用来谴责那些没有创造力和原创性的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盗辞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小偷正在抄袭别人的作品,这样就能够记住盗辞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盗辞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盗”和名词“辞”组成。
- 详细解释
- 盗辞是由“盗”和“辞”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盗指偷窃、抄袭,辞指言辞、文章。盗辞指的是抄袭他人的文章或言辞,没有创造力和原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