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腊月所酿之酒。 唐 吴融 《和座主尚书春日郊居》:“春蔬已为高僧掇,腊醖还因熟客开。”
- 基本含义
- 形容酒味陈旧、浓烈。
- 详细解释
- 腊,指腊月,即农历十二月;酝,指酿造。腊酝原本是指腊月时节酿造的酒,因为腊月寒冷,酒会经过长时间的发酵,使得酒味更为陈旧浓烈。后来,这个成语引申为形容事物经过长时间的酝酿,达到高度浓烈或成熟。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文艺作品、思想观点等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后的成果,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才华、品味等经过长时间的磨练后的成果。
- 故事起源
- 关于腊酝的起源,目前没有明确的相关故事或传说。
- 词语结构
- 腊酝是一个动宾短语,由两个词组成,其中“腊”是名词作定语修饰后面的“酝”。
- 例句
- 1. 这部小说经过多年的腊酝,才写就出如此精彩的情节和人物形象。2. 这个计划经过了几个月的腊酝,终于得到了大家的认可。3. 他的才华经过多年的腊酝,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位著名的艺术家。4. 这幅画作经过了长时间的腊酝,色彩鲜艳,寓意深远。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腊酝”联想为腊月酿造的酒,想象酒味经过长时间的陈旧和浓烈,从而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的腊月风俗和酿酒文化,以及其他与酿造、陈旧、浓烈等相关的成语和词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本故事书经过腊酝,才变得更加有趣。2. 初中生:我的绘画技巧经过多年的腊酝,终于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3. 高中生:这篇文章的观点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后的腊酝,非常有说服力。4. 大学生:这个项目经过了几个月的腊酝,终于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