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处理事务或解决问题时缺乏智慧和能力,导致问题无法得到妥善解决的情况。
- 例句
- 1. 他虽然聪明才智出众,却总是在处理问题时立贤无方,导致事情越来越糟糕。2. 这位领导在领导团队时经常立贤无方,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 基本含义
- 指没有正确的方法和策略,不能有效地处理问题或解决困难。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无可救药”、“无能为力”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做数学题时总是立贤无方,不知道怎么做。2. 初中生:我觉得历史老师讲课的时候有点立贤无方,没有条理。3. 高中生:这个政府在处理环境问题时显得立贤无方,导致污染越来越严重。4. 大学生:公司的经理在管理团队时总是立贤无方,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5. 成年人:他虽然有很多经验,但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总是立贤无方,导致与人相处不愉快。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汉书·贾谊传》。贾谊是西汉时期的一位才华出众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曾经向汉武帝建议,应该立即废除诸侯国,统一天下,但是他的建议并没有得到采纳。后来,贾谊被贬为乡宦,他感到非常失望和愤怒。贾谊的朋友问他为什么会被贬,他回答说:“立贤无方”,意思是说自己虽然有才华,却没有得到正确的运用和发挥。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成语的每个字拆分开来记忆。立贤表示聪明能干,无方表示没有方法。可以联想一个聪明的人站在一个没有方向标志的十字路口上,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因此无法解决问题。
- 词语结构
- 立贤无方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立贤”表示聪明能干,而“无方”表示没有正确的方法和策略。
- 词语解释
- lì xián wú fāng ㄌㄧˋ ㄒㄧㄢˊ ㄨˊ ㄈㄤ
立贤无方(立賢無方)
推举贤人不以常法。《孟子·离娄下》:“ 汤 执中,立贤无方。” 焦循 正义:“方,常也……惟贤则立,而无常法,乃申上执中之有权。”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此必得虚明为国、淡名利忘报復之人,柄政当朝,立贤无方,庶可办也。”
-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