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古谓行礼之事。《周礼·天官·宰夫》:“凡礼事,赞小宰比官府之具。” 王安石 新义:“小宰以法掌祭祀、朝覲、会同、宾客之戒具。军旅、田役、丧荒,亦如之……祭祀,则吉礼之事也,军旅、田役,则军礼之事也,丧荒,则凶礼之事也。所谓凡礼事者,此也。”《后汉书·曹褒传》:“ 褒 既受命,乃次序礼事,依準旧典,杂以五经讖记之文,撰次天子至於庶人,冠、婚、吉、凶终始制度,以为百五十篇。”
- 基本含义
- 礼节和事务
- 详细解释
- 指礼节上的事情,包括礼貌、规矩、仪式等。也可以指办事、处理事务的能力。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人们礼貌待人、注重规矩的行为;也可以用于形容处理事务能力强、办事有条理的人。
- 故事起源
- 关于成语“礼事”的具体起源尚无明确记载,但可以从汉代的古籍中找到相关的记载。《汉书·食货志》中有一则记载:“礼事:以礼事人,事过礼成。”这说明了在古代,人们注重礼节和规矩,将礼貌作为办事的前提条件。
- 词语结构
- 礼事是一个名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 1. 他办事一向很有礼事,从不拖延。2. 在这个重要的场合上,我们必须注意礼事,不可失礼。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成语“礼事”。可以想象自己在参加一个重要的仪式,需要遵循一系列的礼节和规矩,以及处理各种事务。同时,可以将“礼”字和“事”字分别与它们所代表的含义联系起来,加深记忆。
- 延伸学习
- 学习更多与礼节、礼貌相关的成语,如“礼尚往来”、“礼貌待人”等。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章、书籍,扩大对礼节和规矩的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生日聚会上,我们要注意礼事,礼貌地向寿星道生日快乐。2. 初中生:作为学生代表,我要在毕业典礼上发言,所以我需要了解相关的礼事。3. 高中生:临近考试,我要合理安排时间,处理好学习和其他事务,才能顺利完成各项礼事。4. 大学生:在参加社交活动时,我们要注意礼事,不仅要与他人交流得体,还要处理好各种事务。5. 成年人:在商务场合上,我们要注重礼事,以礼貌待人、规矩办事,树立良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