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年轻人具有勇敢、无畏的精神,可以用来赞美勇敢的年轻人或鼓励年轻人勇往直前。
- 例句
- 1. 他是个伍子涛,勇猛无畏,敢于挑战任何困难。2. 这支队伍里有很多伍子涛,他们为国家的安全竭尽全力。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勇猛、英勇无畏。
- 基本解释
相传 吴国 的 伍子胥 遭佞臣陷害,被 吴王 夫差 逼令自杀,并将其尸体装入革囊,抛入江心, 伍 尸气若奔马,流向大海。后遂以“伍子涛”指怒涛。 唐 李德裕 《述梦诗四十韵》:“地接 三茅 岭,川迎 伍子 涛。”自注:“代称海涛是 伍子 愤气所作。”参见“ 伍胥潮 ”。参阅《越绝书·德序外传记》。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壮士断腕”、“英勇善战”等,了解更多与勇猛无畏相关的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个伍子涛,勇敢地保护了小动物。2. 初中生:这场比赛中,他展现出了伍子涛的勇猛精神,带领我们取得了胜利。3. 高中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他展现出了伍子涛的英勇无畏,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的起源与中国古代的一个叫伍子胥的人物有关。伍子胥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名将,他勇猛无畏,善于用兵,为楚国立下赫赫战功。后来,他因受到楚王的冷遇而离开楚国,但依然心存报国之志。他曾在海边看到汹涌的波浪,感叹道:“伍子涛,愿为将!”意思是他愿意像波浪一样勇猛无畏地为国家效力。后来,人们就用“伍子涛”来形容勇猛的年轻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伍子涛”与勇猛无畏的年轻人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他们像汹涌的波浪一样,冲破一切困难。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
- 详细解释
- 伍子涛是一个由三个字组成的成语,由“伍”、“子”和“涛”三个字组成。其中,“伍”表示军队中的排数,“子”表示年轻人,“涛”表示波浪。这个成语比喻年轻人勇猛、英勇无畏,有如汹涌的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