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盗臣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背离初衷,背叛朋友、家人或组织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盗臣来形容那些出卖国家利益、背叛国家的人。
- 例句
- 1. 那个政府官员贪污受贿,真是个现代版的盗臣。2. 他背叛了朋友的信任,被大家视为一个盗臣。
- 基本含义
- 指背叛国家、出卖君主的奸臣。
- 基本解释
(1).谓盗窃府库财物的官吏。《礼记·大学》:“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寧有盗臣。” 郑玄 注:“国家利义不利财。盗臣损财耳,聚敛之臣乃损义。”《新唐书·食货志一》:“盗臣诚可恶,然一人之害尔。聚敛之臣用,则经常之法坏,而天下不胜其弊矣。”
(2).叛臣;簒夺之臣。 唐 权德舆 《故司徒兼侍中赠太傅马公行状》:“﹝ 建中 四年﹞冬十月,盗臣窃发,鑾輅狩于近郊。” 宋 王明清 《挥麈馀话》卷一:“ 昭宗 亲兵既尽, 朱温 羽翼已就, 行密 辈崎嶇於一邦,初务养练,不能遽成,此内外俱轻,盗臣得志之患也。” 明 方孝孺 《春秋诸君子赞·子家羁》:“ 鲁 有盗臣,擅国自恣。 昭公 寡谋,躁以失位。” 柳亚子 《<胡寄尘诗>序》:“今之称诗坛渠率者,日暮途穷, 东山 再出,曲学阿世,迎合时宰,不惜为盗臣民贼之功狗。”
(3).盗名欺世的官吏。 明 王廷相 《慎言·保傅》:“威福劫民,是曰权臣;德惠媚民,是曰盗臣。”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盗臣相关的历史故事,例如范增的故事,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奸臣和背叛行为。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那个小偷偷了同学的零食,就像一个小盗臣。初中生:他为了自己的利益,背叛了朋友的信任,真是个盗臣。高中生:历史上的盗臣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我们应该警惕背叛行为。大学生及成人:那个政府官员贪污受贿,真是个现代版的盗臣,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 故事起源
- 盗臣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一个故事。相传,在战国时期,有一个叫做范增的奸臣,他在齐国做官期间,背叛了君主,出卖了国家的机密。范增的背叛行为被后人称为“盗臣”,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负面典型。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盗臣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背叛国家的臣子偷窃国家机密的场景,将这个场景与盗臣成语联系起来,帮助记忆。
- 词语结构
- 盗臣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盗”是形容词,用来表示背叛、偷窃的意思;“臣”是名词,表示忠诚的臣子。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成语,表示背叛国家、出卖君主的奸臣。
- 详细解释
- 盗臣是由“盗”和“臣”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盗”指盗窃、偷取,而“臣”指忠诚的臣子。盗臣的基本意思是指背叛国家、出卖君主的奸臣,他们不忠于国家和君主,而是为了私利而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