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国讳的词语解释
国讳的意思
拼音:guó huì    注音:ㄍㄨㄛˊ ㄏㄨㄟˋ
使用场景
国讳的使用场景主要出现在古代中国的皇宫、朝廷以及与政治权力相关的场合,如官员之间的对话、文人的作品等。在现代社会,国讳的概念已经不再普遍存在,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仍然可能存在一些敏感的话题或行为受到限制。
例句
1. 在古代中国,对于皇帝的名字,是一个严格的国讳。2. 在现代社会,言论自由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但一些话题仍然被视为国讳。
基本含义
指国家禁忌的事物或言论。
基本解释

(1).犹国丧。《宋书·萧思话传》:“下官近在 歷下 ,始奉国讳……奉被今教,果出虑表,重增哀惋,不能自胜。”《南齐书·礼志上》:“且 晋武 之崩,又其学犹存,斯皆先代不以国讳而废学之明文也。”《陈书·儒林传·沉文阿》:“今国讳之日,虽抑哀於璽紱之重,犹未序於君臣之仪。”
(2).指皇帝的名讳。《隶释·石经论语残碑》:“ 汉 人作文,不避国讳。 威宗 讳 志 , 顺帝 讳 保 ,石经皆临文不易。”参见“ 避讳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社会的禁忌和文化规范,可以深入研究古代中国的礼仪、文化和历史背景。这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国讳的概念和它在中国社会中的重要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尊重老师,不可以说对老师不尊重的话,因为这是国讳。2. 初中生:在中国古代,对于皇帝的名字是一个严格的国讳,不能随便提及。3. 高中生:言论自由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但一些敏感的话题仍然被视为国讳,需要谨慎对待。
故事起源
国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在当时,国家权威和皇权被视为至高无上的存在,任何对此的挑战都是不可容忍的。因此,国讳的概念逐渐形成,成为了一种社会规范。
记忆技巧
记忆国讳这个词语可以通过联想来帮助。可以想象国家的权威和尊严被人们视为至高无上的存在,任何触犯国家利益的事物都是禁忌的。通过将国家权威和禁忌联系在一起,可以更容易记住这个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词语结构
国讳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国”表示国家,“讳”表示禁忌。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有着特殊含义的词语。
详细解释
国讳是指在古代中国,对于某些事物或言论有着特殊禁忌的现象。这些禁忌可能是因为它们与国家利益、皇权、社会道德等有关。违反国讳的行为通常会被视为对国家尊严和权威的挑战,可能会受到严厉的制裁。
(0)
诗文中出现“国讳”的诗词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其六十五

九重降旨,阖国咸知。一句当头,诸人未委。

只如新长老,宁可截舌,不犯国讳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启功 卓文君 吉鸿昌 李嘉佑 沈雁冰 惠能 来鹄 唐温如 魏征 林佩环 刘子玄 刘昚虚 李季兰 赵徵明 仲子陵 陈慥 王庭珪 刘子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