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一一论述。《荀子·王霸》:“相者,论列百官之长,要百事之听。” 宋 王禹偁 《黄州谢上表》:“既不曾上殿求见天颜,又不曾拜章论列时事。”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一)》:“论列了当代作家,谈到各种文章体裁。”
(2).指言官上书检举弹劾。《旧唐书·孔戣传》:“时 吐突承璀 以出军无功,諫官论列,坐 希光 事出为 淮南 监军。”《朱子语类》卷一三一:“ 魏公 何故亦尝论列 李丞相 ?” 清 朱克敬 《瞑庵杂识》卷一:“庚申之变,寇在国门,犹务为秘密,廷臣偶有论列,则必詰其闻自何处,得自何人。”
(3).议论的范围。《读书》1983年第9期:“如果无文,首先就不是文人,有行无行,不在论列。”
- 英文翻译
1.(一一论述) expound
- 基本含义
- 按照一定的顺序列举出来。
- 详细解释
- 论列是指按照一定的顺序将事物逐一列举出来,以表达清晰、有条理的观点或论述。这个成语常用于文章中,用来整理思路、阐述观点或者总结事实。
- 使用场景
- 论列常常用于辩论、演讲、写作等需要有条理、逻辑清晰的场合。在写作时,可以用论列来展开论述,使文章更加有说服力和有力量。
- 故事起源
- 论列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已经无法考证。
- 词语结构
- 论列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论”是动词,表示逐一列举;“列”是名词,表示按照顺序排列。
- 例句
- 1. 在辩论中,他用论列的方式清晰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2. 这篇文章论列了几个重要的理论观点。
- 记忆技巧
- 记忆论列这个成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1. 将“论”字与“列”字分别记忆,然后联想论述时的逐一列举的场景,如一本书中按照顺序列出各个观点。2. 可以将论列与“逻辑清晰”、“有说服力”等词语进行联想,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论列相关的成语,如“列举百出”、“一一列举”等,以扩展对于论列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要求我们在作文中论列出自己喜欢的动物。2. 初中生: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会使用论列的方式来写文章。3. 高中生:辩论比赛中,我们用论列的方法展开了激烈的辩论。4. 大学生:在研究报告中,我通过论列的方式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详细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