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遐略常用于正式场合的演讲、写作、讨论等,用以展示人的广博知识、眼界开阔、见识过人之处。同时,也可以用于描述某一事件、事物的广泛影响力和深远意义。
- 例句
- 1. 他的学识渊博,见多识广,真是一位遐略的学者。2. 这次会议对于行业的发展影响很大,可以说是一次具有遐略意义的会议。
- 基本含义
- 广泛而深远的范围
- 基本解释
远大的谋略。《宋书·南郡王义宣传》:“ 鲁宗 父子,世为国寃, 太祖 方弘遐略,故 爽 等均 雍齿 之封。” 唐 孟郊 《献襄阳于大夫》诗:“渊清有遐略,高躅无近蹊。” 元 杨奂 《祭国信使王宣抚文》:“公之清衷遐略,高名大节,可以撼天壤,摩日月。”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遐略相关的成语,例如“遐思”、“遐想”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的梦想是环游世界,去了解更多的文化,让我的视野变得遐略。初中生: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读了之后我的知识面变得更加遐略。高中生:历史上的一些事件对于我们现在的社会影响非常大,可以说是具有遐略意义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各种学术讨论,拓宽自己的视野,使自己的思维更加遐略。
- 故事起源
- 遐略这个成语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吾遐略亲戚,敢不重妻子乎?”意思是说自己的亲戚关系遍布各地,难道不应该重视自己的妻子吗?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遐略的意思是广泛而深远的。
- 记忆技巧
- 可以使用“遐略”这个成语的发音来记忆,同时可以将其与广阔的大地联系在一起,想象自己站在广袤的原野上,眼界开阔,思想深远。
- 词语结构
- 遐略属于形容词性成语,由两个词组成,遐意为广泛、远大,略意为范围。
- 详细解释
- 遐略指的是广泛而深远的范围,泛指事物的广泛、远大。它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胸怀宽广,思想深远,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事的影响范围广泛,涵盖面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