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古人之遗迹;前人之法度。 汉 阮瑀 《纪征赋》:“仰天民之高衢兮,慕在昔之遐轨。”《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任贤惕厉,宵衣旰食,詎追三五之遐轨,庶绍祖宗之鸿绪。” 宋 刘弇 《送李侯朝散还任》诗:“笑谈送白日,慷慨拾遐轨。” 清 方文 《西庙》诗:“我夙慕遐轨,今始出城闉。”
- 基本含义
- 远离正道,偏离正轨。
- 详细解释
- 遐轨指远离正道,偏离正轨。形容人行为不端,思想不正,违背常理。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人的行为或思想偏离正常的道路,违背常理的情况。
- 故事起源
- 遐轨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礼记·曲礼下》。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遐轨的人,他的行为举止非常偏离正常的道路,违背了社会的常规。因此,人们用他的名字来形容行为偏离正道的人。
- 词语结构
- 遐轨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遐”是形容词,表示远离,偏离;“轨”是名词,表示正道,正轨。
- 例句
- 1. 他的行为越来越遐轨,让人难以理解。2. 这个公司的管理层遐轨了,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3. 学生应该谨记不要遐轨,要坚守道德底线。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一条直线上行走,但突然远离了这条直线,偏离了正常的轨道,形成了遐轨的情况。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遐轨相关的成语,如“正轨”、“离经叛道”等,可以帮助扩展你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行为很遐轨,老师批评了他。2. 初中生:这个电视剧的剧情有些遐轨,不符合现实。3. 高中生:政府应该加强对官员的监管,防止他们遐轨。4. 大学生:在大学里,我们应该坚守自己的信念,不要遐轨。5. 成年人:社会需要更多遵守法律的人,而不是遐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