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指 仲山甫 。 周宣王 时著名的大臣。见《诗·大雅·烝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 吕望 铭功於 昆吾 , 仲山 鏤绩於庸器,计功之义也。” 唐 张九龄 《祭张燕公文》:“故能羽翼 圣后 ,丹青元化,陈 皋陶 之謨谋,尽 仲山 之夙夜。”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上:“ 丁晋公 之南迁也,行过 潭州 ,自作《斋僧疏》云:‘补 仲山 之袞,虽曲尽於巧心;和 傅説 之羹,实难调於众口。’”
(2).山名。在 陕西省 泾阳县 西北。传说 汉高祖 兄 刘仲 葬其地。 唐 唐彦谦 有《仲山》诗。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陕西二·西安府上·泾阳县》:“ 中山 …… 汉 元鼎 初,获寳鼎於 汾阴 ,荐之 甘泉 ,鼎至 中山 ,氤氲有黄气盖焉,俗譌为 仲山 ,云 汉高祖 兄 仲 居此。”
- 基本含义
- 指在位置、排行上居中的人。
- 详细解释
- 仲山是由“仲”和“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仲”表示中间,居中的意思,“山”表示高大的山。仲山的基本含义是指在位置、排行上居中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在团体中地位较高的人。
- 使用场景
- 仲山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在集体中地位居中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在家庭、工作等场合中地位居中的人。例如,一个家庭中,父母是仲山,既要照顾孩子,又要照顾老人,起到了平衡的作用。
- 故事起源
- 仲山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排行制度。在古代,家族中的兄弟姐妹们按照年龄大小排行,排行靠中间的人被称为“仲”,这个称呼也被用来形容地位居中的人。
- 词语结构
- 仲山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仲”为形容词,表示中间的意思,“山”为名词,表示高大的山。
- 例句
- 1. 在这个团队中,他是仲山,起到了平衡各方利益的作用。2. 他在家庭中地位仲山,既要照顾孩子,又要照顾老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仲山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高大的山峰,山峰的中间有一个人,表示这个人在位置、排行上居中。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来扩展对仲山的理解,例如“太山”、“绝顶”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我们班级里,小明是仲山,大家都喜欢和他玩。2. 初中生:在足球队中,李华是仲山,他既是队长又是队员,承担了很多责任。3. 高中生:在学生会中,小红是仲山,她能够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4. 大学生:在实验室中,张教授是仲山,他在科研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