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很好,但实际上隐藏着不良动机或真实性格的人。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虚伪、伪善的人。
- 例句
- 1. 他总是戴着一副豹饰的面具,让人很难看清他真实的本性。2. 她的豹饰举止让人难以相信她是一个善良的人。
- 基本含义
- 指人们通过装饰来掩饰自己真实的本性或真实的面目。
- 基本解释
古人衣袖上用豹皮制成的缘饰。《诗·郑风·羔裘》:“羔裘豹饰,孔武有力。” 毛 传:“豹饰,缘以豹皮也。” 孔颖达 疏:“《唐风》云‘羔裘豹袪’,‘羔裘豹袖’。然则‘缘以豹皮’,谓之为袪袖也。礼:君用纯物,臣下之。故袖饰异皮。”《礼记·玉藻》:“羔裘豹饰,緇衣以裼之。” 宋 秦观 《贺钱学士启》:“熊掌兼鱼飧之美,自古为难;羔裘加豹饰之华,於今盖寡。”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类似的成语,如“虎骨虎皮”、“狐假虎威”等,扩大对于虚伪和伪装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戴着豹饰的面具,参加了万圣节的化妆舞会。2. 初中生:这个人总是豹饰一番,装作很友善,但实际上却是个坏人。3. 高中生:她的豹饰举止让人很难相信她是一个善良的人。4. 大学生:他在社交场合上总是豹饰一番,让人难以看清他真实的意图。
- 故事起源
- 《史记·季布列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公元前211年,秦国的将领王贲受命前往楚国请援。王贲深知楚国君主项羽的傲慢和狡猾,为了能够顺利地得到楚国的支持,他特意打扮成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穿着青色的袈裟,戴着佛珠,表现出对佛教的极大热爱。当他来到楚国时,项羽对他的佛教信仰深感兴趣,并给予了他极大的尊重和礼遇。王贲成功地得到了楚国的支持。这个故事就是“豹饰”的来源,象征着王贲通过佛教的装饰来掩盖自己真实的身份和目的。
- 记忆技巧
- 可以想象一只豹子穿上了华丽的服装和饰品,试图掩饰自己的野性和凶猛。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住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主体部分为“豹饰”,没有其他修饰成分。
- 详细解释
- 成语“豹饰”由“豹”和“饰”两个字组成。“豹”是一种美丽而凶猛的野兽,象征着威严和力量;“饰”表示装饰。成语中的“豹饰”比喻人们通过外表的装饰来掩盖自己真实的本性或面目,使人们难以辨认其真实的性格或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