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寒秋时的杵声。杵,捣衣用的棒槌。诗词中常用以描写环境的冷落、萧索或思乡。 唐 岑参 《宿关西客舍寄东山严许二山人时天宝初七月初三日在内学见有高道举徵》诗:“孤灯然客梦,寒杵捣乡愁。” 唐 杜甫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诗:“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唐 皇甫曾 《寻刘处士》诗:“隔城寒杵急,带月早鸿还。”
- 基本含义
- 形容冷得像冬天的寒冷。
- 详细解释
- 寒杵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寒冷的气温。杵是古代打谷子的工具,冬天的时候,寒冷的气温会让杵子都感到冰冷,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 使用场景
- 在冬天或者寒冷的环境中使用,用来形容天气或者环境非常冷。
- 故事起源
- 寒杵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农村生活。冬天是一个非常寒冷的季节,农民们要进行打谷子的工作,而打谷子需要用到杵子。冬天的时候,寒冷的气温会让杵子都感到冰冷,因此形成了这个成语。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 + 名词
- 例句
- 1. 冬天的北方非常寒冷,真是寒杵一样的天气。2. 外面的天气太冷了,我感觉像是站在寒杵下面一样。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寒杵想象成一个冬天的场景,寒冷的天气下,人们在田间劳作,手中拿着冰冷的杵子。这样形象的场景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一些其他形容寒冷的成语,比如“冰天雪地”、“寒风刺骨”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今天的天气真冷,就像寒杵一样。2. 初中生:冬天北方的天气非常寒冷,真是寒杵一样的天气。3. 高中生:站在外面的寒风中,我感觉像是站在寒杵下面一样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