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言语和意旨。《关尹子·九药》:“天下至理,竟非言意。苟知非言非意,在彼微言妙意之上,乃契吾説。”《吕氏春秋·离谓》:“言者,以諭意也。言意相离,凶也。” 陈奇猷 校释引 孙锵鸣 曰:“‘意’者,即上篇所云‘言之谓也’。言意相离,是不知言之谓者也,故以‘离谓’名篇。”
(2).说明意思。 晋 陆云 《与戴季甫书》:“区区至心,谨復言意。”
- 基本含义
- 言辞所表达的意思或含义。
- 详细解释
- 言意是指言辞所表达的意思或含义。它强调了语言的重要性,语言不仅仅是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工具,同时也是传递信息和交流的媒介。言意的准确和清晰对于有效的沟通至关重要。
- 使用场景
- 言意常常用于描述某人的言辞或言论所表达的意思。它可以用来评价一个人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是否准确和清晰。此外,言意也可以用来指代某个词语或句子的意义。
- 故事起源
- 言意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论语·为政》一章中的一段对话。其中,孔子对子路说:“君子言有文,言有理,言有礼,言有信。”这段对话强调了言辞的重要性,言辞应该有文采、有道理、有礼貌和有真实可信的内容。
- 词语结构
- 言意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属于主谓结构。其中,“言”是主语,表示言辞;“意”是谓语,表示意思或含义。
- 例句
- 1. 他的言意清晰,很容易理解。2. 这篇文章的言意深邃,引人思考。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言”和“意”分别与“语言”和“意义”联系起来记忆。同时,可以结合故事起源中的对话场景,想象孔子对子路强调言辞的重要性的情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关于语言和沟通的知识,包括修辞学、交际学等相关领域的内容,以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言意很难理解。2. 初中生:老师的言意很明确,我们很容易理解。3. 高中生:这篇文章的言意很深刻,需要仔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