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掷果潘郎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批评那些行为轻浮、缺乏稳定性的人。可以用于描述某人的行为举止不端,没有责任心,或者形容某人在工作、学习上没有恒心,容易放弃。
- 例句
- 1. 他的行为像掷果潘郎,缺乏稳定性,没有定性。2. 这个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总是像掷果潘郎一样,没有恒心。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行为轻佻、浮躁,没有定性。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古代小说感兴趣,可以了解一下潘郎这个小说人物的故事,以及他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行为像掷果潘郎,总是做事不认真。2. 初中生:她的学习态度像掷果潘郎,没有恒心,经常放弃。3. 高中生:他的行为轻浮,像掷果潘郎一样没有定性。4. 大学生:他的职业规划像掷果潘郎,缺乏稳定性,经常改变主意。
- 故事起源
- 掷果潘郎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明代文学家杨慎的《历代名贤言行录》。故事中的潘郎是一个小说人物,他经常在人前表演掷果子的技巧,以显示自己的灵巧和机智。然而,他的行为被认为是轻佻、浮躁的,因此成为了这个成语的来源。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掷果潘郎这个成语与潘郎掷果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在空中掷果子并接住,然后将果子掷得越来越高,但却没有停下来的稳定性。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掷果潘郎是一个四字成语,由“掷果”和“潘郎”两个词组成。
- 词语解释
- zhì guǒ pān láng ㄓㄧˋ ㄍㄨㄛˇ ㄆㄢ ㄌㄤˊ
掷果潘郎(擲果潘郎)
见“ 掷果潘安 ”。
-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