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履綦常用于形容人言行一致,守信守诺,兑现自己的承诺。可以用于表扬一个人的诚信和守信,也可以用于批评某人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
- 例句
- 1. 他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履綦诺言的人。2. 她履綦了自己的承诺,完成了这个项目。3. 这个公司的口碑很好,他们总是履綦自己的承诺。
- 基本含义
- 履行诺言,兑现承诺。
- 基本解释
(1).足迹,踪影。《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婕妤》:“俯视兮丹墀,思君兮履綦。” 颜师古 注:“言视殿上之地,则思履綦之迹也。” 南朝 齐 王融 《有所思》诗:“宿昔梦颜色,阶庭寻履綦。” 清 谭嗣同 《仁学》二四:“缅山川之履綦,邈音书而飞越。”
(2).指鞋上的带子。 明 何景明 《寡妇赋》:“纷履綦之委弛兮,琴瑟偃而不张。”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诚信、守信相关的成语,如言而有信、守株待兔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要奖励我们,我希望老师能履綦诺言。2. 初中生:我们班级要组织一个义卖活动,我希望大家能履綦自己的承诺,积极参与。3. 高中生:大学录取通知书终于发下来了,我要履綦自己的承诺,努力学习,进入理想的大学。
- 故事起源
- 履綦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传战国时期,秦国的将领廉颇和赵国的使者蔺相如约定,如果秦国不攻打赵国,蔺相如就踏带而归。后来,秦国违背承诺,攻打了赵国。蔺相如为了守信守诺,踏带而归,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成为了后来“履綦”的典故。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履綦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穿着鞋子,踩在一条带子上,表示他言出必行,兑现自己的承诺。
- 词语结构
- 履綦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动词组成,履和綦,履在前,綦在后。
- 详细解释
- 履綦是一个四字成语,由“履”和“綦”两个字组成。履指脚踏,綦指带。履綦原指脚踏带子,后来引申为履行诺言,兑现承诺的意思。表示言出必行,言行一致,不辜负他人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