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鸣柯的词语解释
鸣柯的意思
拼音:míng kē    注音:ㄇㄧㄥˊ ㄎㄜ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默默地给予他人警示和教诲的情境。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人在临终前的告诫和忠告。
例句
1. 他临终前鸣柯,告诫子孙要坚守道义。2. 老师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默默地鸣柯,给予学生们最后的教诲。
基本含义
指人在临死前,无声地告诫后人。
基本解释

树木枝条因风作响。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竹缘浦以被緑,石照涧而映红。月隐山而成阴,木鸣柯以起风。”自注:“山高月隐,便谓为阴;鸟集柯鸣,便谓为风也。”

延伸学习
1. 学习庄子的其他哲学思想和著作,深入了解他的思想体系。2. 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默默无闻”、“无声胜有声”等,了解更多相关的表达方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爷爷临终前鸣柯,告诫我们要好好学习。初中生:那位科学家在临终前鸣柯,告诫人们要保护环境。高中生:这位著名作家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默默地鸣柯,给予读者最后的启示和思考。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的故事源自《孟子·滕文公上》,讲述了庄子生病后滕文公来探望他的情景。庄子以枯木开花和发声来比喻人的行为,暗示滕文公应该放弃伐秦的决定。这个故事以及庄子的智慧和深刻的见解,使得“鸣柯”成为了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
记忆技巧
可以将“鸣柯”与“鸣声的柯木”联想,形象地表示人在临死前默默地发出警示和教诲。
词语结构
动宾结构,鸣是动词,柯是宾语。
详细解释
成语“鸣柯”源自《孟子·滕文公上》:“滕文公将伐秦,庄子有疾,使人请休。公曰:‘丘也固疾矣乎?’对曰:‘然。丘闻之,以善鼓瑟琴者,不如枯木生花;以善鸣琴瑟者,不如枯木出声。’公曰:‘休之。’夫子曰:‘天下有道也,丘不复见之矣。’”意为庄子生病后,滕文公问他是否病重,庄子回答说:“是的。我听说,善于敲击瑟琴的人,不如枯木开花;善于弹奏瑟琴的人,不如枯木发声。”滕文公听后决定放弃伐秦。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人在临死前,无声地告诫后人的意思。
(0)
诗文中出现“鸣柯”的诗词

宋隐君挽词

贵口轻翾意自融,鸣柯芥羽逐春风。

猗欤宋氏青云器,师我缁川白发翁。

沃壤可彰千载义,旧窗空负一生功。

新阡无用栽凡木,待看奇才长碧桐。

(0)

振壑复鸣柯,于喁唱和多。

古闻周帝诰,今见汉皇歌。

陡涧泉吟瑟,平冈草偃波。

方惭符五日,敢道致中和。

(0)
诗词分类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诗人
汪元亨 高文秀 不忽木 睢景臣 陈敷 胡奎 卢龙云 曹家达 彭汝砺 释德洪 邵宝 释函是 吴与弼 陆深 释函可 黎民表 朱诚泳 李之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