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30日(农历四月初三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仪操的词语解释
仪操的意思
拼音:yí cāo    注音:ㄧˊ ㄘㄠ
使用场景
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仪表和品德非常好,举止得体,言行端庄。可以用来赞美一个人的修养和品德,并表达对他的欣赏和赞赏之情。
例句
1. 他举止端庄,言行得体,真是个仪操非凡的人。2. 他的仪操非常好,不仅在工作中表现出色,而且在生活中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品德。
基本含义
指人的仪表和品德,包括举止端庄、言行得体、操守正派等方面。
基本解释

仪容节操。《后汉书·文苑传·边让》:“美仪操之姣丽兮,忽遗生而忘老。”《文选·傅毅<舞赋>》:“修仪操以显志兮,独驰思乎杳冥。” 李周翰 注:“脩整仪容,端理节操,以明其志。”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了解古代人对于仪操的重视和追求。还可以通过观察身边的人,学习他们的仪表和品德,不断提升自己的仪操修养。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仪操非常好,每天都穿整洁的校服,举止得体。2. 初中生:作为班长,他一直以身作则,具备很高的仪操。3. 高中生:他不仅在学习上成绩优秀,而且在言行举止上也保持着仪操。4.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他注重培养自己的仪表和品德,成为了一个仪操出众的学生。
故事起源
成语“仪操”最早出现在《汉书·霍光传》中。霍光是西汉时期的重要官员,他在担任太尉期间,注重修养自己的仪表和品德,以身作则,要求身边的官员也要有良好的仪表和品德。他经常对身边的人说:“仪操何可忽乎?”霍光的这种要求和榜样影响了当时的官员们,后来“仪操”就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仪”和“操”这两个字与仪表和品德联系起来记忆。仪表是指人的外表举止,而品德是指人的内在修养和操守。可以想象一个人既有良好的仪表,又有高尚的品德,就是一个具备仪操的人。
词语结构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殊的结构。
详细解释
仪操是由“仪”和“操”两个字组成的成语。仪指的是人的仪表,即外表的举止和仪态;操指的是品德,即内在的道德修养和操守。仪操合起来表示一个人的仪表和品德。这个成语强调一个人应该端庄得体,言行得体,并且具备良好的品德和操守。
(0)
诗文中出现“仪操”的诗词

陪赵明叔侍御游茅山次韵二首·其一

夷言卫侯说,土风钟仪操

百年等逆旅,南北俱劳劳。

何如事幽讨,杖藜舒郁陶。

上山拾瑶草,下山折藑茅。

寻我烟霞朋,缔此金石交。

胡然自局趣,顾影悲系匏。

归去来山中,山中有松醪。

(0)

营道斋

儒行篇中有至论,书斋乡县两存存。

南音楚国钟仪操,仁术函人孟氏言。

近信每随流水到,旧庐凝望度云屯。

里非胜母泉君子,循取佳名睹圣门。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黄衷 邵雍 李东阳 戴亨 湛若水 区大相 王恭 张弼 郑孝胥 辛弃疾 欧阳修 刘攽 陈毅 郭祥正 边贡 韩维 张昱 方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