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民仪的词语解释
民仪的意思
拼音:mín yí    注音:ㄇㄧㄣˊ ㄧˊ
使用场景
民仪通常用来形容人们的举止得体、文明有礼,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它可以用来赞扬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得体,也可以用来批评一个人的行为不当、不礼貌。
例句
1. 他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民仪,受到了大家的尊重和喜爱。2. 这位老师教育学生要注重民仪,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成绩,还注重他们的道德修养。
基本含义
指民众的仪表、举止和行为。
基本解释

民之仪表。指贤人。 汉 班固 《车骑将军窦北征颂》:“民仪响慕,羣英影附。”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礼仪文化和道德伦理的知识,可以帮助理解和运用民仪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上课要遵守课堂纪律,保持良好的民仪。2. 初中生: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尊敬老师,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树立良好的民仪。3. 高中生:高中生要有自律精神,要注重自己的修养和行为举止,树立良好的民仪。
故事起源
民仪这个成语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在古代,人们讲究礼仪和行为规范,认为个人的修养和行为举止对社会和谐和个人的发展都非常重要。民仪这个成语就是对人们行为举止的要求和期望的体现。
记忆技巧
可以将“民仪”这个成语和“文明礼仪”这个词语联系起来,因为民仪强调的就是人们的行为举止要符合社会的礼仪规范和道德标准。可以通过多读多记这个成语,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和记忆。
词语结构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形式为“名词 + 名词”。
详细解释
民仪是由两个词语组成,其中“民”指的是人民、百姓,而“仪”表示礼仪、规矩。民仪的含义是指人民的举止、仪表和行为应该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这个成语强调了个人的修养和社会责任,是对人们行为举止的一种要求和期望。
(0)
诗文中出现“民仪”的诗词

故相东平忠献王挽歌词

龙尾乘参会,麒麟踵画图。

记功宜显显,论世匪区区。

肇敏公维似,明徵圣有谟。

陟庸才秉轴,运化亟旋枢。

物已归坯冶,人将就楷模。

开诚登众正,献可破群谀。

夫里同耕凿,民仪异唯俞。

景钟陈备乐,浮鼓节投壶。

尹德汤能协,尧勋益载都。

方期扶日毂,必使丽天衢。

大角兵端起,清宫祸变殊。

霜筼飘荏菽,风干落椅梧。

影射无鲛鳄,磨牙甚豹貙。

凄凉朱鹭曲,狼藉玉麟符。

立事思常武,成书恨亳姑。

攀髯应共载,升屋竟谁呼。

厚地难藏烈,凝阴为蓄痡。

血留衣上碧,含失口中珠。

遘闵遗多难,摧凶激万夫。

羲娥还丽景,彗孛埽夷途。

狂孽凭三窟,神威覆五湖。

不烦公府牍,终见藁街诛。

浊散阳明胜,精垂晦魄苏。

君门重肃穆,贤路岂荒芜。

殉死身宁赎,观兵眼未枯。

春秋如有作,盗贼敢称孤。

灞上仍坚壁,骊山罢论徒。

董狐千载后,丹笔讵应无。

(0)
诗词分类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诗人
言偃 宰予 仲由 子贡 子有 仲弓 伯牛 闵子 蔡文姬 孟子 孔伋 曾子 颜回 北宋·张载 阮咸 王戎 山涛 章士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