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有才能的文官,也可用于赞美有出色才能的人。
- 例句
- 1. 他在政府工作多年,如今已经成为一位中书君。2. 这位年轻的律师才华横溢,堪称中书君。
- 基本含义
- 指官职高、才能出众的文官。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唐朝的历史和官制,可以深入了解中书君这个职位的具体职责和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我想成为一位中书君,帮助国家变得更好。2. 初中生:他的成绩一直很好,将来一定能成为一位中书君。3. 高中生:我希望通过努力学习,将来能有机会成为一位中书君。4. 大学生:他在大学期间展现出了出色的才能,将来有望成为一位中书君。5. 成年人:他在工作中表现出了出色的才能,被誉为一位中书君。
- 故事起源
- 成语“中书君”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唐朝时期,中书令是掌管文书的官职,地位崇高,才能出众的文官才能担任这个职位。因此,人们用“中书君”来形容官职高、才能出众的文官。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中书君是古代官职,由才能出众的文官担任,因此,可以将“中书君”与“有才能的文官”联系在一起,帮助记忆。
- 词语结构
- 主语+谓语。
- 词语解释
- zhōng shū jūn ㄓㄨㄙ ㄕㄨ ㄐㄩㄣ
中书君(中書君)
唐 韩愈 作寓言《毛颖传》,称毛笔为 毛颖 。言 颖 居 中山 为 蒙恬 所获,献于 秦皇 , 秦皇 封之于 管城 ,号 管城子 ,“累拜中书令,与上益狎,上尝呼为中书君”。后因以“中书君”为毛笔的别称。 宋 苏轼 《自笑》诗:“多谢中书君,伴我此幽栖。”
-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