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扫尘常用于描述个人修身养性、清理心灵的过程。可以用于鼓励他人积极改正错误,提醒自己保持清洁的心态。也可以用于表达对社会风气不良的不满,呼吁大家共同清扫污垢。
- 例句
- 1. 他每天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扫尘,以保持家里的整洁。2. 这个团队的成员都很自律,经常自我反省,不断扫尘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3. 我们应该扫尘自身,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 基本含义
- 清除尘土或积累,比喻清理心灵、除去污垢。
- 基本解释
(1).扫去灰尘。泛指清扫。《梁书·武帝纪上》:“取 新垒 其如拾芥,扑 朱爵 其犹扫尘。”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杂志二》:“常谓校书如扫尘,一面扫,一面生,故有一书每三四校犹有脱繆。” 鲁迅 《彷徨·祝福》:“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 逯斐 《夜航》一:“腊月二十三那天,小学里的 邵老师 ,带着红领巾们,到军属家去扫尘。”
(2).喻清除敌军。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灭跡扫尘,斩其梟帅,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 延伸学习
- 扫尘成语的延伸学习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 学习其他与清洁、修身相关的成语,如“拂尘”、“洗心革面”等。2. 了解庄子的其他哲学思想,如“庄子梦蝶”、“逍遥游”等。3. 阅读相关的文化经典,如庄子的《齐物论》、《庄子》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每天早上我都会扫尘,保持我的房间干净整洁。2. 初中生:为了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我要扫尘,克服自己的懒惰。3. 高中生:我们应该扫尘自身,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4. 大学生: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忘记扫尘,保持内心的纯净。5. 成年人:社会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扫尘,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 故事起源
- 扫尘这个成语最早来源于庄子的《齐物论》。庄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庄子通过比喻自然界的事物回归本源,倡导人们清除杂念,追求心灵的宁静。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扫尘这个成语:1. 将成语与清洁相关的形象联系起来,比如想象自己在扫地清除尘土,以及心灵被清洗的感觉。2. 将成语分解为“扫”和“尘”两个部分,分别记忆它们的含义,然后联想到成语的整体意义。
- 词语结构
- 扫尘的结构是“动词 + 名词”,表示清除尘土或积累。
- 详细解释
- 扫尘成语源自《庄子·齐物论》,意为清除尘土或积累。在日常生活中,扫尘常常用于比喻清理心灵、除去污垢。扫尘具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寓意,强调了个人修养和社会道德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