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端正的词语解释
端正的意思
拼音:duān zhèng    注音:ㄉㄨㄢ ㄓㄥˋ
基本解释

[释义]
(1) (形)物体不歪斜;物体各部分保持应有的平衡状态。桌上端正放着一本书。(作状语)
(2) (形)正派。作风端正。(作谓语)
(3) (动)使端正。端正学习态度。(作谓语)
[构成]
并列式:端+正

近义词

规矩、正经、正直、正派、法则、规定、规则、轨则、礼貌、端方

反义词

怪异、歪邪、不端、潦草

英文翻译

1.(不歪斜) upright; regular

详细解释

◎ 端正 duānzhèng
(1) [upright]∶姿势挺直
坐得端正
(2) [regular]∶在形式上、结构上或安排上协调相称的
五官端正的人
(3) [rectify;correct]∶端正思想
(4) [decent;honest;upright]∶正派;正确
品行端正
(1).正;直;不偏斜。 汉 刘桢 《赠从弟》诗之二:“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愴,终年常端正。” 唐 韩愈 《柳州罗池庙碑》:“大修 孔子庙 ,城郭巷道皆治使端正,树以名木。” 清 李渔 《巧团圆·解纷》:“远远望见两箇后生飞赶前来,想是要买我做爷的了,不免坐端正了,好等他来拜见。”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 陶先生 仍旧踧踖的含糊的答应了一声,帽子放在膝上,很端正的坐在屋角的一张圈椅里。”
(2).整齐匀称。《史记·儒林列传》:“太常择民年十八已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去亭六七里,有一端正妇人乞寄载。” 唐 顾况 《梁广画花歌》:“ 上元夫人 最小女,头面端正能言语。”《武王伐纣平话》卷上:“ 华州 太守 苏护 有一女,生得形容端正,有倾城之貌。”
(3).正直不邪。《庄子·天地》:“端正而不知以为义,相爱而不知以为仁。” 成玄英 疏:“端直其心,不为邪恶。”《汉书·霍光传》:“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僕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 宋 梅尧臣 《和元之述梦见寄》:“始知端正心,寐语尚不誑。”《清史稿·惠端亲王绵愉传》:“ 同治 二年, 穆宗 典学,太后以 绵愉 行辈最尊、品行端正,命在 弘德殿 专司督责。”
(4).妥帖;停当。《水浒传》第二三回:“得蒙抬举,安敢推故?明日打点端正便行。”《金瓶梅词话》第一回:“ 武大 便自去央间壁 王婆子 来,安排端正,都拿上楼来,摆在桌子上,无非都是些鱼肉菓菜点心之类。”《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遇侠僧》:“船上人打点端正,纔要发号开船,只见 李氏 慌对 杨公 説:‘不可开船!’”
(5).安排;准备。《初刻拍案惊奇》卷六:“ 慧澄 清早起来,端正斋筵。”《说岳全传》第十三回:“ 汤兄弟 可先到 昭丰镇 上去,端正了安歇的地方,以便调理。”

基本含义
指人的言行举止合乎规范,正派而庄重。
使用场景
端正一词常用于形容人的品行和行为,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的仪表端庄,言行得体,或者一个组织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故事起源
端正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中,是孔子对于人的品行和行为的要求。在古代中国,端正被看作是一个人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受人尊敬和敬仰的重要特征。
词语结构
端正是一个形容词,没有固定的成语结构。
例句
1. 他的仪表端正,言行举止都很得体。2. 这个组织的行为准则非常端正,每个成员都遵守纪律。
记忆技巧
记忆端正这个词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1. 将“端”想象成一个人站得很直、很正,表示他的姿态端庄。2. 将“正”想象成一个人的手势,表示他的行为规范。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端正这个词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其相关的成语,如“端详”、“正直”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那个老师,她总是很端正,从不打乱课堂纪律。2. 初中生:作为学生干部,我要时刻保持端正的形象,为同学们做好榜样。3. 高中生:在面试时,一个人的仪表端正会给面试官留下好印象。4. 大学生:大学生应该以端正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努力做到自律和自强。5. 成年人:作为一名职场人士,我要保持端正的行为准则,不做任何违法乱纪的事情。
(0)
诗文中出现“端正”的诗词

满江红

端正楼空,琵琶冷、月高弦索。

人换世、世间春在,几番花落。

缥缈馀情无处托,一枝梅绿横冰萼。

对淡云、新月炯疏星,都如昨。萧闲老,平生乐。

借秀色,明杯杓。吐凌云好句,张吾丘壑。

此乐莫教儿辈觉,微官束置高高阁。

便归来、招我雪霜魂,春边著。

(0)

和荅诗十首·其二和阳城驿

商山阳城驿,中有叹者谁。

云是元监察,江陵谪去时。

忽见此驿名,良久涕欲垂。

何故阳道州,名姓同于斯。

怜君一寸心,宠辱誓不移。

疾恶若巷伯,好贤如缁衣。

沈吟不能去,意者欲改为。

改为避贤驿,大署于门楣。

荆人爱羊祜,户曹改为辞。

一字不忍道,况兼姓呼之。

因题八百言,言直文甚奇。

诗成寄与我,锵若金和丝。

上言阳公行,友悌无等夷。

骨肉同衾裯,至死不相离。

次言阳公迹,夏邑始栖迟。

乡人化其风,少长皆孝慈。

次言阳公道,终日对酒卮。

兄弟笑相顾,醉貌红怡怡。

次言阳公节,謇謇居谏司。

誓心除国蠹,决死犯天威。

终言阳公命,左迁天一涯。

道州炎瘴地,身不得生归。

一一皆实录,事事无孑遗。

凡是为善者,闻之恻然悲。

道州既已矣,往者不可追。

何世无其人,来者亦可思。

愿以君子文,告彼大乐师。

附于雅歌末,奏之白玉墀。

天子闻此章,教化如法施。

直谏从如流,佞臣恶如疵。

宰相闻此章,政柄端正持。

进贤不知倦,去邪勿复疑。

宪臣闻此章,不敢怀依违。

谏官闻此章,不忍纵诡随。

然后告史氏,旧史有前规。

若作阳公传,欲令后世知。

不劳叙世家,不用费文辞。

但于国史上,全录元稹诗。

(0)

春江花月夜

春风两岸发繁花,春月乘风渡浦沙。

皎皎波心摇白练,盈盈岸侧映红霞。

水月空明浑不定,一枝窈窕元端正

月色偏能泛水纹,水纹不解流花影。

素娥倚桂妒花香,鲛室持绡待月光。

但道弄珠来洛女,谁知飞片误刘郎。

刘郎洛女临妆匣,镜里胭脂翠羽压。

玉兔翻骑赤鲤游,琼枝倒被银蟾插。

客来停棹大江湄,春信归来已后期。

却忆深闺花月貌,倩将流水寄相思。

(0)

赠送从弟诗三首·其二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0)

八月十五夜

皎皎秋空八月圆,常娥端正桂枝鲜。

一年无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

(0)

寒食日出游

李花初发君始病,我往看君花转盛。

走马城西惆怅归,不忍千株雪相映。

迩来又见桃与梨,交开红白如争竞。

可怜物色阻携手,空展霜缣吟九咏。

纷纷落尽泥与尘,不共新妆比端正

桐华最晚今已繁,君不强起时难更。

关山远别固其理,寸步难见始知命。

忆昔与君同贬官,夜渡洞庭看斗柄。

岂料生还得一处,引袖拭泪悲且庆。

各言生死两追随,直置心亲无貌敬。

念君又署南荒吏,路指鬼门幽且夐。

三公尽是知音人,曷不荐贤陛下圣。

囊空甑倒谁救之,我今一食日还并。

自然忧气损天和,安得康强保天性。

断鹤两翅鸣何哀,絷骥四足气空横。

今朝寒食行野外,绿杨匝岸蒲生迸。

宋玉庭边不见人,轻浪参差鱼动镜。

自嗟孤贱足瑕疵,特见放纵荷宽政。

饮酒宁嫌?底深,题诗尚倚笔锋劲。

明宵故欲相就醉,有月莫愁当火令。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吴宗慈 李烈钧 马占山 陈叔通 熊式辉 胡适 唐生智 曾琦 罗家伦 朱德 叶圣陶 程天放 冯友兰 张大千 谢觉哉 梁寒操 叶剑英 邵式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