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校理的词语解释
校理的意思
拼音:xiào lǐ    注音:ㄒㄧㄠˋ ㄌㄧˇ
使用场景
校理常用于描述对文件、数据、事实等进行核对、整理和审查的情景。它可以用来形容对一些不确定的情况进行调查和澄清,以确保事情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例句
1. 他经常校理文件,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2. 我们需要校理这些数据,以便更好地了解市场的需求。
基本含义
校理是一个多义词,可以指校正、整理、核对、审查、调查等意思。
基本解释

(1).校勘整理。《汉书·刘歆传》:“ 孝成皇帝 閔学残文缺,稍离其真,乃陈发秘臧,校理旧文。” 唐 岑参 《送魏升卿擢第东都因怀魏校书陆浑乔潭》诗:“ 魏侯 校理復何如,前日人来不得书。”
(2).论理,讲理。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之》:“达见同善,通辩异科,一曰言道,二曰论心,三曰校理。言道者本之於天,论心者议之於人,校理者取之於物。”
(3).审察治理。《北齐书·崔昂传》:“ 昂 校理有术,下无奸伪,经手歷目,知无不为,朝廷叹其至公。”
(4).古代官名。执掌校勘整理宫廷藏书。 唐 置 集贤殿 校理, 宋 因之。 元 、 明 废。 清 置 文渊阁 校理,掌注册点验。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校理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学科,如档案学、调查研究方法等。这些学科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掌握校理的技巧和方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要求我们校理作业,确保没有错误。2. 初中生:我们需要校理实验数据,以便得出准确的结论。3. 高中生:历史研究需要对史料进行校理和整理,以还原历史真相。4. 大学生:在科研中,我们经常需要校理大量的数据,以验证研究假设的正确性。
故事起源
校理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郑季刘向传》中。传说当时刘向在校理王莽的文章时,发现其中有一处错误,便将错误之处删去。王莽看到后非常愤怒,但刘向却坚持认为校理是为了保持文章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从此以后,校理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学问和工作方法。
记忆技巧
可以将“校理”与“校正”和“理解”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校理的过程就是对事物进行校正和理解的过程,通过整理和核对来达到理解事物真实情况的目的。
词语结构
校理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校”和名词“理”组成。
详细解释
校理是由“校”和“理”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校”是指校正、整理、核对等意思,“理”是指审查、调查等意思。校理的基本含义是通过校正、整理、核对等方式来审查、调查事物的真实情况。
(0)
诗文中出现“校理”的诗词

和陈校书省中玩雪

芸阁朝来雪,飘飖正满空。

褰开明月下,校理落花中。

色向怀铅白,光因翰简融。

能令草玄者,回思入流风。

(0)

览新达诗卷有感

昔人作诗例苦穷,今人作诗乃得通。

何意崩腾永嘉末,复见正始之遗风。

杜陵太白困羁旅,孟郊贾岛亦不逢。

圣俞不得一校理,子美谪死吴山东。

升沈富贵何足道,名声显赫摩苍穹。

新编起予为太息,万事得失畴能同。

(0)

送魏升卿擢第归东都因怀魏校书陆浑乔潭

井上桐叶雨,灞亭卷秋风。

故人适战胜,匹马归山东。

问君今年三十几,能使香名满人耳。

君不见三峰直上五千仞,见君文章亦如此。

如君兄弟天下稀,雄辞健笔皆若飞。

将军金印亸紫绶,御史铁冠重绣衣。

乔生作尉别来久,因君为问平安否。

魏侯校理复何如,前日人来不得书。

陆浑山下佳可赏,蓬阁闲时日应往。

自料青云未有期,谁知白发偏能长。

垆头青丝白玉瓶,别时相顾酒如倾。

摇鞭举袂忽不见,千树万树空蝉鸣。

(0)

送傅与砺广州教授

早年文采动公卿,此日承恩出凤城。

万里舟行休惮远,故乡亲老得归荣。

路经梅岭香云湿,潮落珠厓瘴海清。

纶阁日长思校理,暂将馀力训诸生。

(0)

送俞漕掾

乡年子胡子,在杭客僧坊。

褐衣冷不絮,蛙灶突不炀。

直言迅风霆,劲气蟠穹苍。

独与俞校理,笑语温而庄。

心探群经奥,目短百氏墙。

折衷不求似,各极其短长。

我时为诸生,拱听私自庆。

融万会于一,掣蔀睹日光。

死生一阔别,今几四十霜。

我既为饥驱,东泛吴下航。

俞公有犹子,吏事析豪芒。

读书复读律,才比百鍊钢。

漕府多俊彦,何异雁鹜行。

秩满升帅府,年劳跻省郎。

功名晚亨奋,自可上庙堂。

我忝里闬末,看子青云翔。

威凤一高举,应龙岂终藏?

送子岁年暮,赠子金玉章。

(0)

独坐馆中校阅全唐文制诰类迟平叔不至

杏花已过桑叶稀,禁中清昼双掩扉。

官人不来吏卒散,我独兀坐蟠孤罴。

榻尘小拂试方麴,砚垢细涤研隃麋。

唐贤著作稿盈屋,制诰一体尤乖离。

王言首辑冠众集,治水先冀余梁岐。

编排鳞次苦芜秽,乱发未斩犹棼丝。

割裂苦碎百衲锦,合并强集千羊皮。

缺文颇疑石鼓古,误字恐受金根嗤。

参以众书见同异,覈以正史无纷岐。

删除肯使禾莠杂,选择要辨熊蛙肥。

当时承旨况专职,燕许手笔何淋漓。

翰苑诸集幸可考,奚必掩取臣工为。

麻沙百过目生眩,铁擿三绝手尽胝。

胡为宋五惯坦率,张目不见千珠玑。

有时强作解事语,武断若判公堂词。

古人饮泣后人笑,餐钱月给真虚麋。

鲰生持论少同调,赖有孙楚堪我师。

纠谬时时恕吴缜,列衔往往容臣祁。

晨趋共听禁钟细,暮归每趁归鸦迟。

穷通岂恃三寸管,秘文校理臣所司。

谢安捉鼻恐不免,读书要及投间时。

上方笔札敢轻费,好趁官烛㸐双枝。

诗成火速付急递,新月已照黄琉璃。

(0)
诗词分类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诗人
冯煦 李鸿章 岑安卿 施肩吾 曹雪芹 江淹 廖刚 严羽 刘秉忠 武元衡 柳宗元 高攀龙 吾丘衍 陈陶 谢灵运 张养浩 曹唐 孙思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