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犹知几。《国语·晋语二》:“ 縶 敏且知礼,敬以知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应变知微,探賾赏要。”参见“ 知几 ”。
- 基本含义
- 指能够洞察微小细节,触类旁通,从细微之处看出大问题。
- 详细解释
- 知微是由“知”和“微”两个字组成的,其中,“知”意为了解、明白,表示对事物有深入的了解;“微”意为微小、细微之处,表示事物的细节。知微成语是指能够洞察微小细节,从中看出大问题,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辨别能力。
- 使用场景
- 知微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对事物的敏感度和洞察力,特别是在发现问题或解决问题时。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工作中能够从细微之处看出问题的根源,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 故事起源
- 知微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庄子·齐物论》。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化名人,他在《齐物论》中讲述了一个关于蝴蝶的故事。庄子说,有一天他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飞翔在花丛中。当他醒来后,他不知道自己是庄子还是蝴蝶,他思考着:“庄子梦到了蝴蝶,蝴蝶也梦到了庄子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事物的真相可能很微小,我们需要通过观察和思考来洞察。
- 词语结构
- 知微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结构简单明了。
- 例句
- 1. 他的洞察力很强,总能从细微之处看出问题的所在。2. 这个问题看似微小,但却能引发更大的争议,只有知微的人才能看得见。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知微成语与庄子的蝴蝶故事联系起来,通过想象自己变成蝴蝶的场景,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庄子的哲学思想和其他与洞察力相关的成语,如洞若观火、洞察一切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看侦探小说,因为里面的侦探总是能够知微地找到犯罪的线索。2. 初中生:老师讲课的时候,总能够从学生的表情和举手的情况知微地发现他们是否理解了知识。3. 高中生:写作文时,我们需要知微地观察现象,找出其中的规律和问题,并加以分析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