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春分这个词语常用于描述季节变化、农业生产、自然景观等方面。它可以用来形容春天的气息、万物复苏的景象,也可以用来表达人们对春天的期待和喜爱。
- 例句
- 1. 春分时节,大地回春,百花盛开。2. 春分已过,天气渐暖,人们开始春耕。
- 基本含义
-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春天的开始和秋天的结束。
- 基本解释
[释义]
(名)二十四节气之一,在3月20日或21日。这一天,南北半球昼夜都一样长。
[构成]
偏正式:春(分
[例句]
今天是春分。(作宾语)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的节气和农耕文化,可以深入学习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和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春分时节,我和爸爸一起种下了许多花种子。2. 初中生:春分已过,我们学校的樱花树都开满了花。3. 高中生:春分时节,田野里的麦苗都长得绿油油的,迎接着丰收的季节。
- 故事起源
- 春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农耕文化。古人观察自然现象发现,春分时太阳直射赤道,白天和黑夜的时间相等。这个现象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大地回春,因此人们将这一天定为春分节气。
- 英文翻译
1.the Spring Equinox (4th solar term); {天} Vernal Equinox; Day of Vernal Equinox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春分这个词语:1. 将“春”字与温暖、花开的春天联系在一起。2. 将“分”字与时间相等、分割的概念联系在一起。
- 词语结构
- 春分是一个名词性词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春分 chūnfēn
[the Spring Equinox]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3月20或21日。这一天,南北半球昼夜都一样长
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在公历3月20或21日。此日,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长短平分,故称。《逸周书·周月》:“春三月中气:惊蛰,春分,清明。”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至於仲春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宋 苏轼 《癸丑春分后雪》诗:“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杏不胜威。” 明 王鏊 《震泽长语·象纬》:“二节为一时,阳气上升共四万二千里,正天地之中、春分之节也。” 邢树本 《二十四节与农事·春分》:“春分时节, 河北 大地春色更浓,温度升高,雨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