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尽心教诲。语本《论语·宪问》:“忠焉,能勿诲乎?” 宋 刘宰 《分韵送王去非之官山阴得再字》:“先入勿偏听,未信勿忠诲。”
- 基本含义
- 忠诚的教诲和劝告
- 详细解释
- 忠诲是由“忠”和“诲”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忠”表示忠诚、忠实,指对事业、国家或个人的忠心;“诲”表示教导、劝告,指对他人进行教育和引导。忠诲的基本含义是指忠诚的劝告和教诲,即以忠诚的态度对他人进行教导和劝告。
- 使用场景
- 忠诲常用于形容对他人进行忠诚的教导和劝告。例如,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子女进行忠诲,教导他们要忠于家庭、忠于国家;在工作场合,领导对下属进行忠诲,引导他们忠于公司、忠于职责。忠诲也可以用于形容师长对学生的教导,朋友对朋友的劝告等情境。
- 故事起源
- 忠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故事《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情节。故事中,曹操的儿子曹植写了一首名为《七步诗》的诗,表达了对父亲的忠诚和敬爱之情。曹操看到这首诗后,深受感动,对曹植说:“你这个忠心的孩子,你的诗是对我的忠诚的教诲。”从此,忠诲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
- 词语结构
- 忠诲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属于形容词短语。
- 例句
- 1. 他一直以忠诲的态度对待工作,深受领导和同事的赞赏。2. 父母对孩子进行忠诲,希望他们能够忠于家庭、忠于社会。3. 老师对学生进行忠诲,教导他们要勤奋学习、诚实守信。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忠诲”这个成语与忠诚教育的概念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忠诲可以理解为忠诚的教育和劝告,因此可以想象一个忠诚的人在教导他人的场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忠诲相关的成语,如“忠言逆耳”、“忠心耿耿”等。同时,也可以学习其他与教育和劝告相关的成语,如“教导有方”、“言传身教”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对我们进行忠诲,教导我们要诚实守信。2. 初中生:父母对我们进行忠诲,希望我们能够忠于家庭、忠于朋友。3. 高中生:老师对我们进行忠诲,教导我们要努力学习,为将来做好准备。4. 大学生:导师对我们进行忠诲,希望我们能够忠于科学研究、忠于社会发展。请注意,以上例句仅供参考,实际造句时应根据具体情境和语境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