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惭愧和畏惧。语出《诗·小雅·何人斯》:“不愧于人,不畏于天。” 南朝 梁 沉约 《弹王源》:“明目腆颜,曾无愧畏。” 唐 孙樵 《刻武侯碑阴》:“洎受社稷寄,擅刑赏柄,曾心不愧畏。”
- 基本含义
- 感到惭愧和畏惧
- 详细解释
- 愧畏是指因为自己的过错或不足而感到羞愧和畏惧。这个词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或能力感到惭愧和敬畏。
- 使用场景
- 愧畏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面对自己的错误、过失或不足时所产生的内心感受。它可以用来表达自责、自愧、自惭、自弃等负面情绪,也可以用来表示对他人的能力或成就感到敬畏和佩服。
- 故事起源
- 愧畏最早出现在《汉书·王莽传》中,原文是“王莽愧畏,不敢往。”后来,这个词语逐渐被广泛使用。
- 词语结构
- 愧畏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愧”表示感到惭愧,而“畏”表示感到畏惧。
- 例句
- 1. 他做了一件错事后,深感愧畏,对自己的行为感到非常后悔。2. 面对老师的批评,他感到愧畏,决定努力改正自己的错误。3. 这位著名科学家的成就让人感到愧畏,他的研究成果堪称伟大。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愧畏”与“羞愧和畏惧”这个基本含义进行联系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因为自己的错误而感到羞愧和畏惧的情景,从而加深对这个词语的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来进一步扩展对愧畏的理解,例如“自责”、“自愧”、“自惭”等。还可以了解一些与愧畏相关的故事和名人事迹,进一步加深对这个词语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考试中作弊了,现在感到愧畏,决定以后不再做这样的事情。2. 初中生:我对自己的成绩感到愧畏,看到同学们取得好成绩,我决定更加努力学习。3. 高中生:面对老师的批评,我感到愧畏,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需要不断努力提高。4. 大学生:看到身边优秀的同学们取得了很多成就,我感到愧畏,但也会以他们为榜样,不断努力追赶。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