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陶学士常用于贬义,用来形容那些自以为是、自命不凡的人。可以用来批评那些自负盈然、不肯虚心学习和接受他人意见的人。
- 例句
- 1. 他总是自吹自擂,真是个陶学士。2. 这位陶学士不肯虚心学习,结果走入了死胡同。3. 别再跟那个陶学士争论了,他根本不会听取别人的意见。
- 基本含义
- 指自我陶醉于自己的学问,自命不凡,自负盈然。
- 基本解释
指 宋 人 陶穀 。历仕 后晋 、 后汉 ,至 后周 为翰林学士,故称。他曾得 党进 的家姬。一天 陶穀 掏雪水烹茶,问那家姬说:“ 党 家有这样的风味吗?”那家姬答道:“他是粗人,只知道在销金帐下浅斟低唱,饮羊羔美酒,哪有这种风味。”见《绿窗新话·党家妓不识雪景》。后“陶学士”遂为风雅之士的代名词。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二折:“又道是宜羊羔烂醉在销金帐底,不知他 陶学士 风流可也胜如 党太尉 。” 清 孔尚任 《桃花扇·罢筵》:“我们扮过了 陶学士 了。再扮一折 党太尉 何如?”
- 延伸学习
- 如果对成语“陶学士”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相关的成语和故事,如“自命不凡”、“自鸣得意”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总是自以为是,真是个陶学士。2. 初中生:那个同学成绩好,但是他却变得自负起来,变成了一个陶学士。3. 高中生:那个同学知道一些知识,但是他总是自命不凡,真是个陶学士。4. 大学生:有些人自负盈然,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真是陶学士一样的存在。
- 故事起源
- 关于陶学士的故事并不多见,但可以从成语的组成词汇来推测其含义。在古代,学士是指具有高深学问和知识的人,而陶则是指自我陶醉、自满的意思。因此,可以理解为一个自命不凡的学士。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陶学士”的发音和含义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学士拿着陶瓷杯子自我陶醉地喝着茶,表现出自命不凡的样子。
- 词语结构
- 陶学士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结构简单明了。
- 详细解释
- 陶学士是由“陶”和“学士”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陶”指的是自鸣得意、自我陶醉,而“学士”则指的是知识渊博的人。陶学士的含义是指一个人自我陶醉于自己的学问,自命不凡,自负盈然,不顾他人的批评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