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具有辨别能力,能够看清事物的真实面目,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 例句
- 1. 他是个识真的人,从不被表面的虚假所迷惑。2. 只有识真的人才能看清这个问题的本质。
- 基本含义
- 识别真实,辨别真假
- 基本解释
(1).识别真相。 唐 柳宗元 《重赠》诗之二:“世上悠悠不识真,薑芽尽是捧心人。” 金 王若虚 《文辨》:“世之秉笔者往往不谨,驰骋雕鐫,无所不至,自以为得意,而读者亦从而歆羡,识真之士,何其少也。”
(2).识认自然之道;认识本原。 唐 张说 《岐州刺史平原男陆君墓志铭》序:“公讳 伯玉 ,字某, 河南 人,识真之士也。” 明 海瑞 《训诸子说》:“圣贤以识真诲人,其説备在方册。”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辨真伪”、“明辨是非”等,进一步提升辨别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是个识真的孩子,不会被别人的谎言所欺骗。2. 初中生:只有识真的人才能看到这个社会的黑暗面。3. 高中生: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具备识真的能力,不轻易相信网络上的谣言。4. 大学生:大学生应该有识真的眼光,看清自己的目标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左传·襄公十五年》:“必有识真之人。”意指必须有人能够辨别真实的事情。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识真”两个字形象化地理解为一个人的眼睛看到真实的事物,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动词+形容词
- 详细解释
- 识真是由“识”和“真”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表示辨别真实与虚假,识别事物的本质和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