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或地方具有良好的学习环境,适合学习和阅读。也可以用来鼓励人们多去图书馆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 例句
- 1. 这个学校的图书馆真是一座书馆,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书籍。2. 她家里的书房就像是一个小书馆,每天都有人来借书。
- 基本含义
- 指读书的地方,图书馆。
- 基本解释
(1).古代教授初学之所。 汉 王充 《论衡·自纪》:“八岁出於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謫,或以书丑得鞭。 充 书日进,又无过失。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新唐书·后妃传上·上官昭容》:“ 婉儿 劝帝侈大书馆,增学士员,引大臣名儒充选。”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学旧六馆:有国子馆、太学馆、四门馆、书馆、律馆、算馆,国子监都领之。” 王国维 《观堂集林·汉魏博士考》:“ 汉 时教初学之所名曰书馆,其师名曰书师,其书用《仓頡》、《凡将》、《急就》、《元尚》诸篇,其旨在使学童识字、习字。”
(2).教授典籍之所。 清 方苞 《<余东木时文>序》:“子之尊人与余共事书馆,无间晨夕,后虽各有典司,而旬月中未有不再三见者。” 清 桂馥 《札朴·书馆》:“今以教授馆为书馆,读如书籍之书。”
- 延伸学习
- 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图书馆的历史和重要性,可以查阅相关的书籍和资料,或者亲自去图书馆参观。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去学校的书馆看故事书。2. 初中生:我每个周末都会去市图书馆,那里是一个安静的书馆。3. 高中生:我准备考大学,每天都在家里的书馆里复习功课。4. 大学生:大学图书馆是我最喜欢的地方,那里是一个真正的书馆。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世说新语·文学》一文中,原文是:“《论语》读之于斯,颇得子思之意,汉书读之于斯,颇得班固之旨。”意思是说,他在某个地方读《论语》时,感觉颇有子思的思想;在另一个地方读《汉书》时,感觉颇有班固的用意。这个地方就被称为“书馆”。后来,人们将“书馆”引申为图书馆。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书”和“馆”两个字形象化地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充满书籍的图书馆,人们在里面安静地阅读学习。
- 词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两个词组成,分别是“书”和“馆”。
- 详细解释
- 书馆是指供人们阅读学习的地方,也就是现代意义上的图书馆。这个成语借用了古代的词汇,用来形容一个安静、有文化氛围的地方,可以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