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即河图。 汉 应劭 《风俗通·山泽·四渎》:“ 河 者,播也,播为九流,出龙图也。”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梁元帝表》:“卦起龙图,文因鸟迹。” 唐 张九龄 《龙池圣德颂》:“浩浩洪水,包山襄陵, 舜 亦命 禹 , 夏氏 以兴,龙图龟书,二王是膺。”
(2).借指神授的君权。 南朝 梁 江淹 《为建平王庆明帝疾和表》:“故 丹陵 之君,款金泥而谢贤; 嬀墟 之后,眷龙图而惭德。” 唐 张说 《大和舞》诗:“龙图友及,骏命恭膺。”参见“ 河图 ”。
(3).天子的雄图。 唐 薛克构 《奉和展礼岱宗涂经濮济》:“龙图冠胥陆,凤驾指云亭。”
(4).指皇帝的玺印。 唐太宗 《帝京篇》之二:“玉匣啟龙图,金绳披凤篆。”
(5).借指君权。 清 陈梦雷 《西洋贡狮子赋》:“皇帝御极,十有七载,凝龙图於黼座,握凤管於璇宫。”参阅《旧唐书·礼仪志三》。
(6).画的龙。 清 袁于令 《西楼记·觅缘》:“怎奈 叶公 有龙图之好,涓人无骏骨之求。”
(7). 宋 代 龙图阁 学士的省称。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 吕 出殿门,深疑之,整巾拂面,索镜自照,问 周 曰:‘足下果见 溱 如何?’ 周 曰:‘ 龙图 无自疑,容彩安静。’”
(8).特指 宋 包拯 。因曾为 龙图阁 直学士,故名。 清 袁枚 《新齐谐·冤鬼戏台告状》:“ 乾隆 年间, 广东 三水县 前,搭臺演戱。一日,演 包孝肃 断乌盆,浄方扮 孝肃 上臺坐,见有披髮带伤人跪臺间作申寃状……浄云:‘我係伪作 龙图 ,不若我带汝赴县堂求官申寃。’”
- 基本含义
- 形容文采出众,才华横溢。
- 详细解释
- 龙图源自《左传·昭公二十四年》:“昔者晋文公问於王孙满曰:‘昔先君有图,吾欲以观于子。’对曰:‘图在龙门之上。’”这里的“图”指的是书画作品,而“龙门”是一个山名。后来,人们用“龙图”来形容书画作品出众,才华非凡。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文人墨客的才华出众,表达对其文学或艺术作品的赞美。
- 故事起源
- 龙图的故事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晋国。晋文公向王孙满请教,满回答说“图在龙门之上”,表达了书画作品的高超之处。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
- 例句
- 1. 他的字画技艺高超,真可谓龙图之才。2. 这位年轻作家的作品堪称龙图,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 记忆技巧
- 将“龙图”与才华出众的人联想在一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学习更多与艺术相关的成语,如“鹤立鸡群”、“画龙点睛”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哥哥的画画技术真好,他画的画真是龙图啊!2. 初中生:我喜欢看李白的诗,他的才华真是龙图之才。3. 高中生:这位作家的小说写得非常出色,可以说是当代文学界的龙图。4. 大学生:这位音乐家的演奏技巧非常高超,堪称乐坛的龙图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