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虑及长远。《左传·昭公元年》:“ 刘子 曰:‘……子盍亦远绩 禹 功而大庇民乎?’对曰:‘老父罪戾是惧,焉能恤远?’”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仁义法》:“公之所恤远,如《春秋》美之。”
- 基本含义
- 关心远方的人或事情。
- 详细解释
- 恤远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恤意为关心、怜悯,远意为远方。恤远表示对远方的人或事情表示关心和怜悯之情。
- 使用场景
- 恤远多用于形容一个人对远方的人或事情表达关切之情。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对他人的困境或遭遇表示关心和同情。
- 故事起源
- 恤远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中,该书是西汉时期的一部历史文献。故事起源于汉朝时期,当时有一位名叫范蠡的人,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但他却选择了隐居在远方。范蠡离开了家乡,但他并没有忘记对家乡的关心,他时常寄托思念和关怀之情。后来,范蠡成为了一个著名的隐士,他的行为成为了人们关心远方的象征,因此形成了“恤远”的成语。
- 词语结构
- 恤远是一个主谓结构的成语,其中“恤”为动词,表示关心、怜悯;“远”为形容词,表示远方的意思。
- 例句
- 1. 他非常恤远,经常寄信给远方的亲戚。2. 在他远离家乡的日子里,他始终恤远,不断关心家乡的变化。
- 记忆技巧
- 记忆成语“恤远”的方法可以是联想法。可以想象自己身处远方,而有人关心你的情况,这种关心和怜悯之情就是“恤远”。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的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与情感和关心相关的成语,如“怜香惜玉”、“情深意重”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都会给奶奶打电话,因为我知道她在远方,我要恤远奶奶。2. 初中生:我很关心在远方的朋友,所以我经常给他发信息,恤远他。3. 高中生:我对世界的贫困地区非常关心,我希望能够通过捐款恤远那些需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