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五代 后晋 天福 初, 桑维翰 以翰林学士、尚书礼部侍郎,知枢密院事。知院之名,始此。 宋 代枢密院不置枢密使时,则以他官知枢密院事,因称知院。后遂为枢密使的通称。《宋史·职官志二》:“国初,言无定制,有使则置副,有知院则置同知院,资浅则用直学士签书院事。”
- 基本含义
- 知识渊博的官员或学者。
- 详细解释
- 知院是由“知”和“院”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知,意为知识渊博、有才能;院,指学府、学院。知院原指官府中负责教育的官员,后来引申为知识渊博的学者。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人。可以用来赞美某人的学问或才能。
- 故事起源
- 知院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朝。明朝时期,知识渊博的官员被视为国家的重要资源,他们在政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人们称这些官员为“知院”,以示对他们学识的敬意。
- 词语结构
- 知院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 1. 他在学术界被誉为知院,深受学生和同事的尊敬。2. 这位教授不仅知识渊博,还是一位真正的知院。
- 记忆技巧
- 记住知院这个成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将“知”字和“院”字的发音分别记忆为“zhī”和“yuàn”。想象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坐在学府中,被周围的人尊敬。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官制和学术界的知识,可以进一步了解明朝时期的教育制度以及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地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想长大后成为一个知院,帮助更多的人。初中生:老师讲课很有趣,像一个知院一样,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高中生:他的学问广博,真是一个真正的知院,我们都很佩服他的才华。大学生:我希望将来能成为一个知院,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