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谓悲痛不安。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别施》:“蹉跎到此,前言尽付东流。为甚么心儿常病疚。恨相见后更添消瘦。”
- 基本含义
- 指因病而苦恼、痛苦。
- 详细解释
- 病疚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病指身体上的疾病,疚指心理上的痛苦和苦恼。病疚形容人因疾病而感到痛苦和苦恼,既有身体上的痛苦,也有心理上的困扰。
- 使用场景
- 病疚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因疾病而感到痛苦和苦恼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生病的人身心俱疲,心情低落,无法忍受疾病带来的折磨和困扰。
- 故事起源
- 病疚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诗经·鲁颂·鲁舞》中的一首诗中:“望匪躬,匪躬于外。病疚于咎,维其有女。”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人因病而感到痛苦和苦恼的情景。
- 词语结构
- 病疚由两个意义相近的词组成,形容一个人因疾病而感到痛苦和苦恼。
- 例句
- 1. 他生病后一直病疚不堪,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2. 经过长时间的治疗,他终于摆脱了病疚的困扰,恢复了健康。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病疚这个成语与“病痛”和“心疼”这两个词联系起来,形象地表示一个人因疾病而感到痛苦和苦恼。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病疚相关的成语,如“病入膏肓”、“病魔缠身”等,加深对疾病和苦恼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因为生病而感到病疚,没能参加班级的郊游活动。2. 初中生:考试前他生病了,一直感到病疚,觉得自己没有好好复习。3. 高中生:她因为长时间的学习压力而生病,感到病疚没有参加同学的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