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抉摘常用于形容人才、学者、专家等在研究、分析、解决问题时的能力。也可以用于形容文章、演讲等的精炼、准确。
- 例句
- 1. 他善于抉摘问题的关键,很快就找到了解决办法。2. 这篇文章抉摘了问题的核心,表达得非常精炼。
- 基本含义
- 剥离出核心要点,去除杂乱无用的部分。
- 基本解释
[释义]
(动)抉择。
[构成]
并列式:抉+摘
[例句]
抉摘真伪。(作谓语)②揭发指摘。抉摘弊端。(作谓语)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抉摘”相关的成语,如“抉剔”、“抽丝剥茧”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老师在课堂上抉摘出问题的关键,让我们更容易理解。初中生:我喜欢读那些抉摘了故事精华的小说,不会浪费时间。高中生:作为一名学者,他的论文总能抉摘出问题的本质,给人很大的启发。
- 故事起源
- 抉摘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后汉书·王莽传》中。当时,王莽在位时期,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秩序混乱。有一天,王莽听说有人在市场上卖“抉摘鸡肉”,他觉得很奇怪,于是派人去调查。后来,调查发现,所谓的“抉摘鸡肉”是指去除鸡肉上的杂质,只保留最好的部分。王莽听了后,深感启发,将这种能够剥离出核心要点的能力比喻为“抉摘”。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抉摘”联想为一个人用手指挑选出最好的果实,去除其他不好的部分,从而得到一个完美的结果。
- 词语结构
- 动宾结构。
- 详细解释
◎ 抉摘 juézhāi
(1) [select]∶抉择;择取
抉摘真假
(2) [expose]∶揭发指摘
抉摘弊害
(1).抉择;择取。 唐 陆龟蒙 《甫里先生传》:“好读古圣人书,探六籍,识大义,就中乐《春秋》,抉摘微旨。” 宋 沉洵 《<韵语阳秋>序》:“自 汉 魏 以来诗人篇咏,咸参稽抉摘,以品藻其是非。” 林纾 《译<贼史>序》:“ 迭更司 极力抉摘下等社会之积弊,作为小説,俾政府知而改之,每书必竪一义。”
(2).挑剔;揭发。 清 戴名世 《<四书朱子大全>序》:“近日 平湖 陆氏 、 长州 汪氏 为之抉摘其疵谬,以告於世。” 沉惟贤 《读新小说法》:“抉摘宫闈秘密,可作 唐 宋 遗事读;描摹儿女爱情,可作 齐 梁 乐府读。”